香榧跌成“凉榧”?村民劝爸妈别摘,浙江的摇钱树集体心碎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6:27 5

摘要:今年八月,柯桥稽东、诸暨、嵊州的香榧产区热闹开摘,可村民心里却是冰窖里过冬。老一辈还在梯子上爬得飞起,小辈隔着微信狂喊:“妈,别再摘了!”香榧价格跳水三年,谁还记得去年那个“卖榧买别墅”的风光?这年头,香榧树不香了,值不值继续冒险?憋说了,心里有点堵,咱一起来

今年八月,柯桥稽东、诸暨、嵊州的香榧产区热闹开摘,可村民心里却是冰窖里过冬。老一辈还在梯子上爬得飞起,小辈隔着微信狂喊:“妈,别再摘了!”香榧价格跳水三年,谁还记得去年那个“卖榧买别墅”的风光?这年头,香榧树不香了,值不值继续冒险?憋说了,心里有点堵,咱一起来扒拉扒拉背后的故事。

说起香榧,浙江人都乐呵呵——前几年它可是村里的金娃娃,这树枝上一挂,就是一叠票子。可现在呢?榧农盯着收购价看得眼冒金星,去年还想着“种榧发财”,现在倒像临时工摊上了公司降薪潮,干了半天,回头一算账,连自己裤腰带都勒紧了。

今年香榧季一开,知乎、朋友圈全炸锅。稽东那边刚下正午,村口就有人拉横幅:“安全第一,价格第二!”小年轻直接抱怨,“老妈非要爬高摘香榧,摔下来可咋办?这两年能卖多少钱?还不够买点急救药!”气氛有点魔幻,一边是果子成熟落满地,一边是收购价直捣地心,每斤才3块,顶多也是个“榧皮钱”。

你别不信,这价格跟做过山车似的。前年官方收购指导价还能达到10-15元/斤,村里种得好的,大冬天也能在被窝里数钞票。去年一下降到7-8元,到了今年,预估优质香榧才8元,稽东现场收购甚至只剩3块!这下好了,香榧树多的大户还愁着怎么请工人,普通农家索性就地卖点自家吃吃算了。“都是赶着种,结果一窝蜂扎堆,供大于求,价格掉得比楼市还狠。”有人这么感慨。

这事其实早有端倪。往年香榧赚钱快,村里人眼红得很。大伯二婶小舅妈都想种,村头巷尾没有香榧树都不好意思走亲戚。可如今,省外都开始种,市场一步步被稀释。“香榧自由”变成“香榧难民”,谁还敢下本投资?种了个寂寞,还累得腰腿痛。

更扎心的是采摘。香榧不是地瓜,不能随便拔拔拉拉。你得踩梯子、徒手摘,风吹雨下都得上阵,真跟高空杂技差不多。去年邻居家小叔摔下来,进了医院,香榧钱还没拿到,先赔了医药费。每到采摘季,城里的孩子都打电话回来念“紧箍咒”:“爸妈啊,安全第一,钱没赚到先留条命。”这场面,比双十一抢货还紧张。

收入缩水,安全隐患蹭蹭上涨。网友留言,一边吐槽一边叹气:“我家现在就树下好摘的弄点,过年吃吃,太高的不碰了,反正也卖不了几票子。”这句话扎实又有调侃味——处处是现实主义的无奈。就像吃泡面没调料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香榧从来不是孤例。农业跃进总爱“一窝蜂”,当初苹果热、蓝莓潮不都这样?风口浪尖大家抢跑,最后成了“割韭菜”——谁跑得慢谁受伤。绍兴香榧如今进入了尴尬期,农户进退维谷,小富即安变成“守株待果”。几年前的“大别墅梦”,如今在村里已经是段子。

有网友说得透彻,“一开始是好赚钱,现在全省、全国都在种,香榧还不如种点白菜。”这句话,把农村的现实和无情市场都骂进去了。说白了,农产品也跟股票一样,谁先炒作谁爽,后来的只能数苍蝇。不过话说回来,谁又能怪村民?金光闪闪的香榧树都摆在眼前,你让人不开工,还真舍不得。

但村民心里明白,靠香榧发财的日子恐怕要完蛋。这几年,“老家父母不要摘了”成了新孝顺标配,健康比钱包重要,真有钱也不能用命去烫。这样的日子,怕是连老榧树都为自己流泪:“我不香了,主人还舍不得砍。”

说到这里,有没有一种熟悉的味道?曾经“火爆全网”的农业神话,最后总归落回现实。村民们嘴上说着“食之无味”,心里却还惦记那点香榧收入,就像过年熬夜守岁的劲头,不为红包只为那一份执念。有钱没钱,过年吃香榧,哪怕不甜也得嚼嚼。

今年你问香榧多少钱一斤?多数人都懒得算账。行情都明搓搓写在脸上,往年是小康梦,今年是小心翼翼。香榧季成了段子,各家各户都在自嘲,“不摘了不摘了,省得伤筋动骨。”但谁能保证,明年不会有新的农产品“摇钱树”又冒出来?

这么一瞧,香榧的悲欢其实就是中国农民的缩影。春播秋收,捧着一颗希望的小心思,盼着涨价发家致富,结果迎来的却是“心都凉凉了”。但村民们嘴硬心软,再穷也得尝一口自家的榧,不为了钱,是为了那份活着的精神劲。

香榧这东西,是不是还值得村民们冒着腰腿伤继续采摘?你是愿意守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执念,还是会拉着家里人拍屁股走人?到底是该留点乡愁,还是看清了行情只认健康,咱们村里的“摇钱树”,还有几道能翻身的机会?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高冷小猫n6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