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知名媒体人“CharlamagnethaGod”在节目中质疑唐纳德・特朗普是否患额颞叶痴呆症,列举该病症行为异常、情绪控制差、决策逻辑混乱等典型症状,并播放特朗普在公开活动中迟缓重复触摸表格方框的视频,引发观众对其认知状态的热议。
美国知名媒体人“CharlamagnethaGod”在节目中质疑唐纳德・特朗普是否患额颞叶痴呆症,列举该病症行为异常、情绪控制差、决策逻辑混乱等典型症状,并播放特朗普在公开活动中迟缓重复触摸表格方框的视频,引发观众对其认知状态的热议。
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平台怒怼,称对方是“无知的小丑”“别有用心的骗子”,但情绪化回应反而让“CharlamagnethaGod”登上全美社交平台热搜榜首,相关话题24小时内讨论量破5000万次。
医学专家强调,痴呆症确诊需严格临床检查、神经心理评估等专业流程,仅凭视频和表面观察无法定论。不过,特朗普任总统以来的履职表现,已让大众对其执政能力和精神状态存疑,其行为也屡屡突破“总统”职位的传统认知边界。
特朗普执政风格具强烈个人情绪色彩,以自身喜好为导向,不顾制度规范与公共利益。
他对报道负面新闻、提批评意见的媒体态度强硬,公开称其 “假新闻媒体”,还指示律师团队起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试图借法律压制舆论监督;对待一线记者和民意调查员态度恶劣,常打断记者提问、用侮辱性词汇攻击,且在支持率下滑时质疑民调真实性。
近期,他因不满联邦劳工统计局局长按流程发布的、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月度报告,未走听证程序便通过社交媒体解雇该局长。
此举引发华盛顿政坛和经济学界震动,美国经济学会指其破坏统计数据独立性与客观性,国际经济机构专家称美国统计数据公信力大损,恐难获国际信任。
而政策制定与经济调控需真实数据支撑,依赖 “量身定制” 数据施政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让美国经济陷入更深困境。
回溯2024年总统大选,共和党之所以坚定地将特朗普推上候选人席位,核心原因就是看中了他在民粹主义群体中的强大号召力。
特朗普深谙草根选民的诉求,擅长用直白、激进的语言煽动情绪,无论是抨击“精英阶层垄断资源”,还是承诺“优先保障美国工人就业”,都精准击中了部分民众的痛点。
共和党则借助他的“流量体质”和民粹牌,成功动员起大量沉默选民,最终拿下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并助力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
为了巩固选票基本盘、争取摇摆州的中间选民,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更是许下一连串看似诱人的承诺,在外交领域,他宣称“只要我上任,24小时内就能通过谈判结束乌克兰战争”,却从未说明具体的谈判路径和可行性方案。
在民生领域,他拍着胸脯保证“上任第一天就会出台政策,让超市里的牛奶、面包、肉类价格降下来”,完全忽略了通胀受全球供应链、能源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客观事实——这些承诺显然是为了拉拢那些对现状不满、渴望快速改变的选民,至于能否兑现则被抛诸脑后。
然而,特朗普虽然擅长扮演“亲民总统候选人”的角色,但其实际执政表现却让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许多在海外工作、留学的美国人都有过类似的尴尬经历:当外国人问起美国现任总统时,他们往往不得不先解释“我们并不都支持他”,甚至主动补充一句“我们为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感到遗憾”,因为特朗普的“退群”行为、贸易保护政策以及情绪化的外交表态,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和影响力持续下滑。
不可否认,特朗普凭借其独特的政治风格,确实帮助共和党实现了“掌控国会+白宫”的政治目标,成为共和党赢得选举的“关键棋子”。
但如今他正式开启第二任期,却逐渐脱离了共和党的掌控,频频做出与共和党核心立场相悖的决策。
随着特朗普的施政争议越来越大,关于他能否顺利完成四年任期的讨论也愈演愈烈。
近期一项针对美国民众的民调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不具备履行总统职责的能力”,38%的受访者甚至支持通过弹劾程序罢免特朗普——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充满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恐怕难以撑到任期结束。
来源:辰彦语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