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从长剑-1000问世开始,这个历史就可能要被改写了。其实直到阅兵结束的一个星期后,很多人还在质疑9月3日那天对长剑-1000的这句解说词:可对陆、海、空体系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打击陆海目标没有问题,唯独就是“空”这个字指的到底是什么目标,说的再直白点就是
按照固有认知,说白了就是基于战斧对巡航导弹的认知,巡航导弹只能算半个全能型选手,虽然既能打击地面目标也能打击海上目标,却唯独不能打击空中目标。
但是从长剑-1000问世开始,这个历史就可能要被改写了。其实直到阅兵结束的一个星期后,很多人还在质疑9月3日那天对长剑-1000的这句解说词:可对陆、海、空体系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打击陆海目标没有问题,唯独就是“空”这个字指的到底是什么目标,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指的到底是停在地面的飞机,还得已经起飞的飞机。
按照我的理解,长剑-1000真有可能具备击落空中飞机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是我们早在研制长剑-100的时候就已经渴望拥有的。
其实客观来讲,全球各国发展巡航导弹都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要么是提高速度,比如印度布拉莫斯接近3马赫,法国ASMPA-1也是3马赫,要么是提高射程,比如俄罗斯X-101最大射程超过5000公里,口径-M射程也达到了4500公里,要么是像以色列研制的全重只有140公斤的“风魔”巡航导弹一样增加适配性,可以由直升机搭载。
但是吧,巡航导弹依然没有走出只能打击陆海这两类目标的传统能力,说的再直白点,想让巡航导弹走出这个困境,让其具备一定的对空作战能力还真是一个重要方向。
但还是那句话,基于固有认知,巡航导弹打击空中目标这件事还是和“圆梦”没啥区别,实际上随着A2AD逐渐外移,尤其是第一岛链基本稳定,第二岛链成为重中之重的特殊时期,射程就成了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在战时信息保障能力不够理想的状态下,赋予长剑-1000这种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具备攻击机动性远不如战斗机的敌大型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战略性空中节点,这还真不是异想天开。
原因很简单,美军基于标准-6研制出空射版AIM-174B其实也是差不多道理,印巴空战已经证明未来空战就是超视距时代,首先就是强调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探测距离和攻击能力,很明显,尽一切所能打掉敌预警机就成了重中之重。
还是那句话,这件听起来很难接受的事情有可能是基于突破第二岛链这个特殊环境的特殊选择,因为第二岛链太远了,足有3000公里远,尽管基于长剑-100射程的推测,既然长剑-100的公开射程都达到了3000公里,再考虑到为了在末端保持相对足够的能量,打击第二岛链附近的大型预警机等关键空中节点目标还真不一定是异想天开。
这次阅兵实在太震撼了,震撼到军迷都能秒变军盲,高超音速导弹下潜艇上轰炸机,空基战略核导弹亮相,液体洲际核导弹全时戒备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无人潜航器成为新时期的核潜艇克星等等。
就是这些装备都已经如果不是亮相阅兵,哪怕是在阅兵的前一天出现在网上的文章中,都会立刻被人贴上“炒作”、“不切实际”、“胡说八道”这些标签。
而且现在已经够严谨了,我都专门说了这款巡航导弹只可能击落预警机、加油机这些机动性弱的大型空中目标,如果我只说“这款巡航导弹竟然能击落战机”,你信不信用不了几天就会传着传着变成“他能击落美军F-22和F-35”,这才是胡扯。
退一万步来讲,既然长剑-10都能有空射型号长剑-20,那会不会也基于长剑-1000改进出一款空射型号长剑-2000呢?
这种事情想想就兴奋,在9月3日之前,我们的想象力可以不打开,因为谁都没想到我们自家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科研人员和研制单位的想象力比我们不知道高了多少倍,那我们凭什么还继续收敛?
要是真打开想象力的话,我都敢想东风-26D会不会也能打击空中目标呢?嘿嘿,想象力要是再大开一点,东风-61会不会也能打击空中目标呢?
我是真的好奇长剑-1000的下一代巡航导弹编号是什么,按照每升级一款就加个0的规律来说,下一代是不是就变成长剑-10000了?
当然了,现在还都是猜测,至于长剑-1000究竟具不具备击落预警机这类空中战略目标的能力,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猜测会慢慢得到验证,对了错了都很正常,谁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上面接二连三提到就算到了现在依然有人的巡航导弹的认知依然很传统,在他们看来,巡航导弹根本不具备击落空中目标的能力,这都是正常的。
来源:巧谈大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