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作者从今日起,将扶眉战役中的革命文物引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滋养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激扬人们努力奋进的力量,激发人们勇毅前行的斗志。
题记:
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作者从今日起,将扶眉战役中的革命文物引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滋养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激扬人们努力奋进的力量,激发人们勇毅前行的斗志。
革命文物滋养心灵——一张老照片照片
文\侯省彦
左起艾芳琴、贾秀清、何靖康、冯振音、刘凤花,为扶眉战役中第 1兵团第 1军政治部宣传员
这张老照片距今80年了。这张老照片上的五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是1946年冬天,怀着解放全中国,让中国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从绥德师范奔向延安,走进革命队伍,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成为西北野战军一纵队 (一军)政治部宣传员。她们的张张笑脸,笑得多么甜蜜,多么开心!
1998年暑假,作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家属院采访陕西省原省长赵寿山的秘书———姚德怀那里征集到。姚德怀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 1兵团第1军政治部宣传干事,1950年转业后时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的秘书。他为作者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和照片。
看,这张老照片上的小八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脚穿粗布鞋,小腿上打着裹,身穿八路军灰色军装,腰系武装带。他们紧密团结,精神抖擞,站在山坡下,张张笑脸仰望东方,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他们把笑声传递给战士,把快乐带进革命队伍,活跃部队生活,鼓舞同志们的战斗士气。真是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46年这五位革命小战士,对革命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满怀革命豪情,弃笔从戎,奔向革命圣地延安。正好赶上西北野战军举行庆祝延安解放10周年活动,第一纵队(1军)政治部决定成立宣传队,这五位小八路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延安首次演出中,宣传队员们站在台后不敢出场,见了战士们满脸通红不敢说话。何靖康演唱 《兄妹开荒》节目时,一出台就忘记台词,原台词是 “太阳出来满山红”。她却演唱为 “太……太……太阳”像机关枪卡壳了一样。演出结束后,她回到宿舍扑倒在床上呜呜地放声哭了起来。
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第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宣传队员们个个脚上被鞋子磨出了大血泡,两腿肿得如罐子。军首长张宗逊、政委廖汉生夸奖并鼓励说: “你们能坚持行军是好样的,忍痛再走三天就没事啦!”宣传队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行军,当部队行军转战到陕甘宁边区的甘肃省太白县黑水寺村休息时,这可忙坏了宣传队员们,她们成功的演出了 《王招儿招祸》 《小老乡拜功臣》等节目,大大鼓舞了同志们的战斗士气。
在扶眉战役中,宣传队员们为战士们演戏唱歌,深入群众,帮助老百姓担水、打扫院落卫生,书写张贴革命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战斗最激烈又最艰苦的时候,她们奔赴前线帮助担架队运送伤员,战后还耐心细致地做好俘虏兵的宣传教育工作。
冯振音、刘凤花演出《咱们将要过上好日子》对口快板
7月14日宝鸡胜利解放后,宣传队员们艾芳琴、贾秀清、何靖康在宝鸡大街上即兴为群众演出 《欢庆胜利》的节目,冯振音、刘凤花演出了《咱们将要过上好日子》对口快板,使老百姓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第1军政治部宣传队员们为扶眉战役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五位革命小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最早的宣传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目前,这五位宣传队员已成为革命老功臣。艾芳琴、何靖康、冯振音、贾秀清、刘凤花都已相继仙逝,这张照片引出的故事,由老战士姚德怀提供,侯省彦撰写,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去学习,去工作,去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照片和史料由姚德怀同志提供
作者在西安采访时与姚德怀合影
作者侯省彦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