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低门槛创业”“人脉变现”的口号如同惊雷般响彻市场,直销与分享经济凭借着对普通人“致富梦”的精准击中,迅速风靡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总能听到有人热情洋溢地介绍分销模式;社交软件里,满是分享闲置物品、推荐产品的动态。然而短短数年,风向悄然转变,这两大曾经
曾几何时,“低门槛创业”“人脉变现”的口号如同惊雷般响彻市场,直销与分享经济凭借着对普通人“致富梦”的精准击中,迅速风靡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总能听到有人热情洋溢地介绍分销模式;社交软件里,满是分享闲置物品、推荐产品的动态。然而短短数年,风向悄然转变,这两大曾经的“香饽饽”,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失宠,褪去了往日的光环。这种转变的背后,并非偶然,而是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发生深层迭代的必然结果。
年轻人对“套路”的警惕性,早已远超前辈们。在信息闭塞的过去,直销的多层级分销、“拉人头”返利模式,凭借着信息差,还能包装成“创新商业模式”吸引一批人入局。但如今,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高度透明,年轻一代从小浸泡在海量信息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社交平台、论坛上找到无数关于直销模式的深度解析,那些所谓的“致富案例”,在他们眼中更像是精心编织的谎言;“拉人头”的本质,也被赤裸裸地揭开,沦为“割韭菜”的代名词。
不少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的亲友一头扎进直销行业,起初信誓旦旦地宣称能轻松月入过万,可没过多久,就开始为了冲业绩疯狂囤货,家里堆成山的产品卖不出去,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得一塌糊涂。更让他们抵触的是,直销模式往往伴随着无休止的“说服”。为了发展下线、推销产品,从业者不得不频繁打扰身边的人,从亲戚到朋友,从同学到同事,把社交圈变成了“生意场”。年轻人深谙这种模式对人脉的消耗,他们珍惜每一段真诚的关系,自然对这种需要不断说服他人、甚至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的模式敬而远之。
而分享经济的式微,则源于其与年轻人当下生活节奏的严重错位。早期,分享经济以“闲置资源变现”为核心卖点,吸引了不少人参与。那时,人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整理闲置物品,通过分享平台将其转卖给有需要的人,既能获得一定收益,又能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看似是双赢的选择。但如今,996 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工作常态,每天在公司忙碌十几个小时后,回到家只想瘫倒在沙发上休息,连整理个人物品的时间都极为稀缺,更别提花费大量精力去拍照、编辑文案、与买家沟通来出售闲置物品了。
不仅如此,分享经济往往还要求参与者维护平台上的社交关系。为了提高信誉度、增加曝光量,需要频繁与其他用户互动,甚至要花费时间处理各种售后问题。对年轻人来说,时间和情绪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他们宁愿多花一点钱购买全新的商品,享受便捷的服务,也不愿为了几元、几十元的收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愿因与买家的沟通不畅、售后纠纷等问题影响自己的情绪。在效率至上的年轻一代面前,分享经济“耗时耗力换小额收益”的模式,显然失去了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已经转向“真实与独立”,他们对“成功”和“搞钱”的理解,早已摆脱了过去的功利与浮躁。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价值不应依附于熟人关系链,而是建立在专业能力与个人品牌的沉淀之上。他们反感被贴上“人脉推销员”的标签,拒绝将纯粹的社交关系异化为利益交换的工具。
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自我上。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技能,希望通过过硬的实力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或者凭借独特的创意和能力开展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比如,不少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计、剪辑,成为自由职业者;还有人深耕兴趣领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分享专业内容,打造个人品牌,实现知识变现。这些方式不仅能让他们获得稳定的收入,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赢得他人的尊重。
相比之下,直销和分享经济依赖人情绑架、人脉消耗的模式,与年轻人追求的独立、自主、有尊严的“搞钱”方式格格不入。当“搞钱”的观念回归理性,当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那些曾经凭借虚假口号和人情套路吸引眼球的模式,自然难以再俘获年轻的心。
直销与分享经济的遇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折射出年轻一代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提醒着所有商业模式的从业者,只有真正贴合年轻人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追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那些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便捷、高效、有尊严的发展机会和消费选择的模式,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青睐,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焕发生机。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杨登科-创帅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