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为啥现在中国各行各业的人都觉得“钱难挣”?难在哪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05:12 4

摘要:如今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钱难挣”成了各行各业的共同感受——不管是工厂里的工人、写字楼里的白领,还是街边开店的老板、创业的年轻人,几乎都在说“现在赚钱比前几年难多了”。这不是偶然,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变了样、外部环境有挑战等多种因素凑到一起的结

文/保明

如今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钱难挣”成了各行各业的共同感受——不管是工厂里的工人、写字楼里的白领,还是街边开店的老板、创业的年轻人,几乎都在说“现在赚钱比前几年难多了”。这不是偶然,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变了样、外部环境有挑战等多种因素凑到一起的结果。为啥“钱难挣”会这么普遍?核心难点到底在哪儿?下面从几个方面好好说说。

一、经济结构在转型:老路子不挣钱,新机会难抓住

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很多靠老办法赚钱的行业和人陷入困境,而新的赚钱方向门槛又高,导致“老钱赚不到、新钱抓不着”。

(一)传统行业产能太多,利润被压得死死的

像制造业、零售业、普通服务业这些传统行业,大多面临“东西太多卖不掉+大家都卖一样的”的问题,赚钱越来越难。就说传统制造业,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家具、纺织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5%左右(合理水平得75%以上),很多企业为了抢订单只能“低价拼杀”。有个家具厂老板说,2023年一套沙发还能赚800元,2024年把利润压到300元都没人买,最后只能裁员省钱。

零售业更明显:线下店被电商抢生意,线上店又要花大价钱买流量。有个淘宝店主吐槽,5年前花500元推广能有20单生意,2024年花2000元推广都未必有10单,“流量费比赚的钱还多”;社区里的小超市被连锁品牌挤得难受,2024年单店每天的营收比2020年降了30%,不少小店因为“赚的不够交房租”关门了。

(二)新行业门槛太高,普通人进不去

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些新领域,虽然被说能赚钱,但技术、资金、人才要求都高,普通人和小创业者根本沾不上边。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的电池研发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还得有3年工作经验,月薪虽然能到2-3万元,但能胜任的人还不到行业需求的1/3;就算是卖新能源汽车,2024年头部5个品牌占了60%的市场份额,中小经销商的利润比2022年降了45%,不少经销商“卖一辆亏一辆”,只能退出。

就连看起来“谁都能做”的直播电商,现在也被头部主播垄断了——2024年抖音、淘宝TOP10主播占了60%的流量,中小主播一场直播下来,观看人数还不到100人。有个做了半年直播的人说,赚的钱连买设备的钱都不够,最后还是回去找了份正经工作。

(三)产业要升级,但很多人技能跟不上

经济转型需要工人、店员掌握新技能,但很多人的本事还停留在老一套,想赚钱却没能力。比如制造业现在流行“机器换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比2020年增长5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但会操作、维修机器人的技术工人缺了300万。不少传统工人因为“不会用新设备”被辞退,再找工作只能干月薪3000-4000元的体力活,比之前少赚20%-30%。

服务业也有这问题:现在餐饮、物流都要“线上线下一起做”,需要既会服务又会用外卖后台、调度系统的人,但很多从业者只会“埋头干活”,不会用这些工具。有个餐厅服务员说,老板本来想提拔能做线上运营的店长,自己因为“不会用营销软件”没选上,3年都没涨过工资。

二、市场环境变了:竞争太激烈,成本还在涨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面临“竞争越来越凶、成本越来越高”的压力,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最后都觉得“钱难挣”。

(一)大家都卖一样的,只能拼低价

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内卷”,企业和个人只能靠“降价”抢客户,最后“卖得多了,赚的没多”。比如餐饮行业,2024年我国餐饮门店比2020年多了25%,但市场规模只增长12%(数据来源:中国烹饪协会《2024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很多餐厅推出“9.9元套餐”“充100送50”,有个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说,2024年单店毛利率从55%降到42%,“卖得多亏得多”的门店占了30%。

就连教培行业(合规的)也逃不过内卷:2024年K12课外辅导机构多了40%,但家长不愿意多花钱,机构只能“降价抢学生”,有个数学培训机构的课时费从200元/节降到120元/节,老师工资也降了15%,不少老师因为“收入太低”转行了。

(二)成本涨得比利润快,赚的不够交成本

原材料、房租、人工这些关键成本一直在涨,尤其是小老板和个体户,感受特别明显。

原材料方面,2024年钢材、塑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比2022年涨了18%-2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有个家电厂老板说,原材料成本占比从50%升到65%,为了不涨价,只能压缩利润,2024年净利润比2023年降了30%;房租方面,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商铺租金比2020年涨了20%(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协会《2024年商业地产租金报告》),有个服装店老板算账:每月房租2.5万元,销售额得达到8万元才能覆盖,“现在每月能卖5万元就不错了,只能靠家里补贴”;人工成本方面,2024年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比2020年涨了2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个电子厂老板无奈地说,“以前招个工人月薪4000元,现在5500元都难招,但产品又卖不上价,只能少招人、让大家多加班”。

(三)大家不敢花钱,东西卖不动

现在老百姓花钱更谨慎了,消费需求增长慢,导致“货卖不出去”,进一步让赚钱变难。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2021年降了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尤其是家电、珠宝、旅游这些非必需品,卖得更差:有个家电卖场2024年销售额比2023年降了18%,仓库里堆满了没卖掉的家电;有个珠宝品牌门店,月均销售额从2022年的50万元降到2024年的30万元,店员提成也降了25%。

老百姓不敢花钱,是因为更愿意存钱了:2024年我国居民储蓄率比2020年上升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很多人因为“担心失业、怕看病花钱”,只买必需品。有个超市负责人说,“以前顾客一次买100元的东西,现在只买50元的油盐酱醋,零食、饮料销量降了40%”。

三、就业市场不好混:好工作难找,收入还不稳定

就业市场的情况变了,很多人面临“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到的工作不赚钱”的问题,更觉得“钱难挣”了。

(一)想要的工作没有,有的工作不想干

一方面,传统行业岗位在减少;另一方面,新行业需要人,但没人会干,导致“供需对不上”。比如互联网行业,2024年裁员规模比2022年多了30%(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24年互联网行业就业报告》),不少程序员、运营失业后发现,同类岗位少了,薪资还降了20%-30%;而新能源、人工智能行业缺200万技术工人(如电池研发、AI训练师),但失业的互联网从业者因为“不会这些技能”,只能“降薪转行”。

低技能岗位竞争更激烈:制造业“机器换人”让普工岗位少了,2024年我国制造业普工岗位比2020年降了15%,但找工作的人多了10%(数据来源:人社部《2024年就业市场监测报告》),有个劳务市场负责人说,“以前普工挑工作,现在1个岗位5个人抢,月薪从5000元降到4000元都有人干”。

(二)灵活就业看似自由,其实不赚钱

越来越多人做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代驾这些灵活工作,但赚钱也越来越难。以外卖骑手为例,2024年我国外卖骑手比2022年多了40%,但订单量只多了15%(数据来源:美团研究院《2024年外卖行业发展报告》),有个骑手说,2022年每天跑30单能赚300元,2024年跑40单才能赚250元,“油费、平台抽成涨了,单量还少了,根本赚不到钱”。

网约车司机也一样:2024年某一线城市网约车司机多了35%,但每天的订单量降了20%,不少司机“每天跑12小时,扣完油费、平台抽成,净利润不到200元”,有人甚至因为“赚的不够交租车钱”不干了。而且灵活就业没保障:没有社保、没有带薪休假,一旦生病或出事,就没收入了。有个代驾师傅说,“去年摔了一跤,休息了1个月,没赚着钱还花了5000元医药费,现在想起来都怕”。

(三)职场升职难、涨薪慢,收入没变化

就算有稳定工作的人,也面临“升职难、涨薪慢”的问题,收入增长赶不上生活成本上涨。2024年我国职场人平均涨薪幅度是5.8%,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了7.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当于“实际收入在下降”。有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说,“2022年还能涨10%工资,2024年公司说‘效益不好’,只涨了3%,还不够交房租的涨幅”。

升职也更难了:经济增速慢,企业岗位层级压缩,有个国企员工说,“以前3年能升一级,现在5年都没机会,工资一直没动,想跳槽又怕找不到更好的”。这种“收入不涨、开销涨”的情况,让职场人都觉得“钱不够花,更别说攒钱了”。

四、外部环境有挑战:国际市场不好做,压力传到国内

全球经济增速慢、国际贸易有摩擦、国外抢着要产业,这些外部因素也影响了国内各行各业赚钱,让“钱难挣”更明显了。

(一)全球经济差,出口订单少了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只有2.3%,比2021年降了1.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我国出口企业订单少了很多。比如纺织业,202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比2023年降了12%(数据来源:海关总署《2024年外贸进出口统计》),有个纺织出口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欧美客户的订单能排到3个月后,2024年只能排1个月,为了维持生产,只能接利润更低的小订单”。

订单少直接影响工人收入:有个玩具出口企业因为订单降了30%,把工人月薪从5500元降到4500元,还实行“做四休三”,工人实际收入比2023年降了40%;不少出口企业甚至停产,工人只能打日结工,收入不稳定还少了很多。

(二)国际贸易有摩擦,出口成本涨了

中美、中欧的贸易摩擦一直没停,我国出口企业要交更高的关税,还要应对各种技术要求,成本涨了,利润少了。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美国的关税从25%升到35%(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关税公告),有个光伏企业负责人说,“关税涨了后,出口美国的利润降了50%,为了留住客户,只能自己承担部分关税,2024年净利润比2023年降了35%”。

技术要求也更严了:欧盟2024年开始对我国电动汽车收“碳关税”(CBAM),出口成本增加8%-12%(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细则》),有个电动汽车企业说,“为了符合欧盟的碳排放标准,我们花了2亿元改造生产线,这钱只能从利润里扣,2024年出口业务几乎没赚钱”。

(三)国外抢产业,国内岗位少了

纺织、电子组装这些需要很多工人的产业,开始往东南亚、南亚转移(那里工人工资低),导致国内相关行业岗位少了,从业者收入降了。2024年我国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的企业比2022年多了40%(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4年产业转移报告》),有个纺织企业把工厂迁到越南后,国内工厂裁了50%的人,被裁的工人只能进当地其他纺织厂,月薪从5000元降到3800元。

电子组装行业也这样:有个手机组装企业把部分生产线迁到印度,国内工厂的普工岗位少了30%,剩下的岗位月薪从4800元降到4200元,还得每天多干2小时,“以前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要干10小时才能拿到以前的工资”,不少工人因为“太累、钱太少”辞职了。

五、怎么解决?多方面一起发力

要解决“钱难挣”的问题,得从经济结构、市场环境、就业市场、外部环境多个方面一起努力,既需要政策帮忙,也需要大家主动适应变化。

在经济结构上:帮传统行业升级,比如给工厂发“设备更新补贴”,让企业效率更高、不内卷;给想做新行业的小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低息贷款”,让更多人能抓住新机会。

在市场环境上:规范竞争,打击“低价倾销”,不让大家恶意抢客户;通过“减税、补房租”帮小老板和个体户降成本;发消费券、搞补贴,让老百姓敢花钱,比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餐饮消费券,刺激大家买东西。

在就业市场上:多搞职业技能培训,让工人、店员学会新技能,能适应新岗位;给灵活就业者加保障,比如“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便宜的商业保险”,让他们不怕生病、不怕出事;让企业建立“合理涨薪机制”,让职场人收入增长能跟上生活成本上涨。

在外部环境上:帮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别只盯着欧美;和国际组织沟通,争取降低关税、减少技术壁垒;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把核心岗位留在国内,别让国内岗位都丢了。

“钱难挣”其实是经济转型期的正常困难,也是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但随着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政策支持越来越到位、大家主动适应变化,“赚钱难”的情况会慢慢好转,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家收入稳步增长”的好局面。(全文完)

来源:玄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