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
台、澎、金、马的中国人中,爱国的多,卖国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数的中国人逐步觉悟过来,孤立少数卖国贼。积以时日,成效自见。
1958年10月13日《解放日报》第1版
有益于台澎金马人民!有益于全民族!不利于美国人。
《国防部命令金门炮击再停两星期》
【新华社北京1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做,就全局说来,无损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金、马一千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六亿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有些共产党人可能暂时还不理解这个道理。怎么打出这样一个主意呢?不懂,不懂!同志们,过一会儿,你们会懂的。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美国人,必须滚回去。他们赖在这里是没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
台、澎、金、马的中国人中,爱国的多,卖国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数的中国人逐步觉悟过来,孤立少数卖国贼。积以时日,成效自见。
在台湾国民党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依然存在。台湾的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你们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美国人想在我国的内战问题上插进一只手来,他们叫做停火,令人忍俊不禁。美国人有什么资格谈这个问题呢?请问他们代表什么人?什么也不代表。他们代表美国人吗?中美两国没有开战,无火可停。他们代表台湾人吗?台湾当局没有发给他们委任状,国民党领袖根本反对中美会谈。美国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不要战争,欢迎和平。但是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实在不大高明。即如所谓停火一说,岂非缺乏常识?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的。他们想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总是可以抓回来的。一句话,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国防部长彭德怀
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上午一时
叶飞将军曾回忆:“当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名义发表的这些文告,其实大都是毛主席亲自撰写的。”
1958年10月13日这篇文告与10月5日、10月25日的两篇一起,是毛泽东起草的三篇文告,炮击金门的一大特色——这三篇文告,目的性明确、语言简洁且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威力比炮弹更强大。
开国上将叶飞,1958年由毛主席亲自点将,受命指挥炮击金门。他曾写下长文,回忆这场没有攻城略地,没有大量歼敌,却震惊了整个世界的战役:记得作战地图没有挂在墙上,而是摊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听我汇报,一面看地图,精力非常集中。汇报完了,他只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蒋军部队的营一级。所以毛主席一问,叶飞立即回答: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听叶飞这么一说,毛主席不说话了,考虑了十几分钟后,又问叶飞: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叶飞回答得很干脆:主席,那无法避免。毛主席听后,再也不问其他问题了,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息。根据毛主席的习惯,这是他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了。
第二天,继续开会。看来毛主席下决心了,他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毛主席交待叶飞就留在北戴河指挥,并要叶飞跟彭老总一起住……所以,炮击金门开始是在北戴河指挥的,是毛主席直接在指挥。
1958年8月23日傍晚,我福建前线部队近500门大炮一起开火,不到一个小时就打了近两万发炮弹,整个金门岛顿时淹没在硝烟之中。这次炮击规模空前,被新闻界形容为“万炮轰金门”。这两万发炮弹打下去,全世界的注意力便转到这个弹丸小岛上来了。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睡不着觉了,他摸不清我军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意图,立即下令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不出所料,美国人又来了。这次是第七舰队的旗舰,重巡洋舰“海伦娜”号亲自出马,率领由6艘驱逐舰组成的海军特混舰队,掩护国民党的运输编队向料罗湾大摇大摆地驶来。中午,国民党海军的登陆舰驶进料罗湾码头卸货,我得到北京命令下令开火。我海岸炮兵首先攻击蒋军的登陆舰,很快就击沉了一艘,各炮群随即向金门岛实施猛烈的压制性射击。料罗湾一带一片火海。这时,我们在云顶岩指挥所正准备对付美国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没料到却目睹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美国海军特混舰队在旗舰指挥下一齐转向180度,一炮不发,便向外海驶去。而中弹累累的国民党军舰上的蒋军,则大骂美国人不够朋友,一开炮便逃之夭夭。他们的骂声通过报话机传到我们这里,大概是急得密码都顾不上用了。
这一仗之后,国民党军还是千方百计从海上、空中向金门补给,美国军舰仍参加护航,但依然是我军一开炮,便高速驶向外海,然后游弋观战。这时美国人又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要其从金门、马祖撤军。
《广播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 赠
《对台广播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 赠
在国庆节后的第五天,即10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文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内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13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这份文告一发表,金门前线顿时炮声沉寂,台湾当局和美国人都摸不清我方的意图,一时乱了手脚。似乎是为让台湾当局放心,也似乎是对我们自己的同志作些解释工作,一星期的停火期满后,我国防部再次发布文告,这次是发给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当然主要也是说给台湾当局和美国人听的。文告中说: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国防部的这些文告公布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的金门炮战终于告一段落。这的确是一个大手笔,就像一篇绝妙文章,最后是一个出人意表而又意味深长的结尾。
后来,由于美国人又恢复了护航,我军又恢复了炮击,毛主席又提出一个单日打,双日不打的办法,表示既要惩罚美国人的介入,又要保证金门的补给。打打停停,半打半停,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在我们认为需要的时候,就来真格的,例如1960年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就搞了一次“万炮轰瘟神”,但在平时,我们的大炮不打蒋军阵地和居民点,只打到海滩上,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以后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打炮就逐渐演变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的炮击与其说是一种对抗,其实更是一种纽带,一种对话的渠道。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对这次炮击金门,毛主席是很满意的。战后,他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8月23日这一天,我们打了一万九千发(炮弹),他们讲打了四五万发,那是夸大其辞。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十几分钟,没有什么很久很久。……这自然说明我们有力量,不怕打,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别人管不着。所以我看要奋斗下去,什么威胁我们都不怕。《聊斋志异》里有一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一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长就是了。两个就这么顶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这一仗打下去之后,现在台湾海峡风平浪静,通行无阻,所有的船只不干涉了。
后来,毛主席又几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到炮击金门,毛主席把话说透了: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如今,金门岛的硝烟早已散去,整个世界战略格局和海峡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前进的脚步,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潮流,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建议两岸实现通商、通邮、通航。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来源:聂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