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云南普洱思茅:甜龙竹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08:23 1

摘要: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莲花村的竹林,甜龙竹种植户鲁加伟已经背着竹篓穿梭在翠绿的竹影间。他熟练地挥舞着锄头,甜龙竹笋应声倒地。“今天采的这些甜笋,过两天就会出现在大城市食客们的餐桌上。”据悉,鲁加伟家种了10亩甜龙竹,一年产量约5吨,能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莲花村的竹林,甜龙竹种植户鲁加伟已经背着竹篓穿梭在翠绿的竹影间。他熟练地挥舞着锄头,甜龙竹笋应声倒地。“今天采的这些甜笋,过两天就会出现在大城市食客们的餐桌上。”据悉,鲁加伟家种了10亩甜龙竹,一年产量约5吨,能给他家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

在思茅区,甜龙竹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形成贯穿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完成从普通作物到富民“金疙瘩”的华丽逆袭。

党建引领 夯实基础

据悉,莲花村的甜龙竹种植面积6000余亩,年产值2100余万元。据莲花村党委书记李志国介绍,这项产业能让该村人均增收1.1万元,这一成绩得益于“党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效实践。

在党建引领带动下,思茅区甜龙竹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思茅区甜龙竹种植面积达4.27万亩,占普洱市种植总面积的40%;2024年竹笋产量1.76万吨,农业产值1.96亿元,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居普洱市第一,成为继茶产业、咖啡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甜龙竹产业也带动全区7个乡镇(街道)38个村的2500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超过50亩的种植大户有110户,一幅“村村种竹、户户增收”的画卷在思茅大地徐徐展开。

科技支撑 激活动能

在位于思茅区的普洱竹藤产业科创园,这里种植着600多个竹类品种。园区培育的“曼歇1号”甜龙竹组培苗,是中国首个获得知识产权认证的甜龙竹品种,具有生长快、全脱毒特点,可工厂化生产。

“从2025年5月至今,已培育40万株幼苗,可满足1万亩种植需求。”科创园负责人张兴波表示,园区采取先试种再推广方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种得好,更要管得精。除了优质种苗,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让甜龙竹种植步入“智慧时代”。该技术通过滴灌技术将水肥精准输送到甜龙竹根系,养分利用率提升30%至50%,使产量提高25%至30%,同时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环境污染。

三产融合 拓宽空间

在云竹(普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甜龙竹笋经清洗、切分、杀菌等工序,变成鲜切笋、速冻笋等即食产品。“我们日加工50吨竹笋,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市场。普洱甜龙竹笋纤维细腻,是可生吃的刺身级竹笋。”该公司董事长廖品明介绍,公司正从鲜品销售转向精深加工,开发了以“云竹糯白”为主打的系列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并与国内多家餐饮企业及商超建立合作。

在销售端,电商直播为甜龙竹产品打开了新销路。

从田间到车间,从线下到线上,思茅区正加速推动甜龙竹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如今,漫步思茅区,漫山遍野的甜龙竹郁郁葱葱。从莲花村的合作社到普洱竹藤产业科创园的组培苗,再从加工车间的流水线到电商直播间飞向天南海北的订单……一根甜龙竹从山间破土到成为高端食材、文化载体、富民产业的旅程,诠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崭新路径。

作者:徐晓芳 王晓东 李佳佳

来源:普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