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惹怒日本民众,被要求“滚回去”!外交部宣布反制日本参议员,到底为何制裁他?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09:49 3

摘要:石平,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日关系、华人舆论场的“反面教材”。2025年9月8日,中国外交部高调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反制: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交易、不准本人及直系亲属入境。这一操作,不仅是中国对日本政界人士的首次精准制裁,也瞬间点燃了中日

据中国网报道,石平,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日关系、华人舆论场的“反面教材”。2025年9月8日,中国外交部高调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反制: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交易、不准本人及直系亲属入境。这一操作,不仅是中国对日本政界人士的首次精准制裁,也瞬间点燃了中日两国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敏感神经。表面看,这只是一起因“言论极端”引发的外交摩擦,深层看,是大国博弈、舆论战场、国家利益底线和民族情感的多重交锋。

石平,原名石平太郎,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北大哲学系高材生,留学日本并最终加入日本国籍。2007年正式成为日本人后,他在日本媒体和政界活跃多年,靠着一系列极端反华言论、历史挑衅和对中国内政的激烈抨击,成了日本右翼话语场的“红人”。2025年2月,石平加入日本维新会,7月通过比例代表制当选参议员,正式踏入日本国会。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处处埋雷。

石平的言行盘点下来,几乎每一项都踩在中日关系的敏感神经上。参拜靖国神社、在台湾、钓鱼岛、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屡屡站队日本极右势力。更离谱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还公开呼吁日本社会不要支援灾区,甚至多次鼓吹日本应武力夺取钓鱼岛、撕毁和平宪法、发展核武器。这种“卖祖求荣”的表演,不仅在中国舆论场激起愤怒,连日本社会不少人都感到不适。

2025年,当石平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参议员后,局势立刻升级。他已不再是单纯的民间评论员,而成了日本政坛的“官方角色”。他继续在媒体上延续自己极端反华的套路,发表涉台、涉港、涉疆等涉华主权和历史问题的激烈言论,还多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举动直接触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底线。外交部发言人公开点名,称其“数典忘祖、出卖良知、勾连外部势力挑衅滋事”,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面对制裁,石平的回应可以说是嚣张。他在社交平台上自诩“这是中国给我颁发的奖章”,又说自己“在中国没财产,多年没去中国,也不打算去”。嘴上强硬,实则暴露出内心的无力。从日本来看,石平靠着反华立场在右翼圈子混得风生水起,但他极端的做派其实早已引发日本社会矛盾。日本媒体爆料,他的妻子因不满其言行已申请离婚,日网不少声音也质疑“这种极端分子根本代表不了日本主流”,更有日本民众在社交平台留言“滚回去吧,你不是日本人”。在日本政界,维新会虽然推他上位,但党内对他背景和言论也有争议。日本企业担心与其扯上关系影响对华生意,实际上已在疏远他。

这场制裁的意义,不只是针对石平个人。中国外交部的表态极为明确,这一措施完全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符合国际惯例。石平的案例,是中国对全球反华势力发出的警告,告诉那些靠“反华投名状”谋取个人利益甚至政坛地位的人:换了国籍、摇身一变,别以为能肆无忌惮。越是身份敏感、越是“数典忘祖”,就越逃不了法律和道义的惩罚。历史上,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因反华被中国制裁后,政治生涯遭遇“封杀”,再难在国际舞台上掀起风浪。石平的未来,大概率也不过是日本政坛的陪衬角色,离主流越来越远。

近年来,随着中日摩擦不断升级,台湾、钓鱼岛、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老问题反复冒头,日本政坛右翼势力抬头,带动社会氛围右转。石平的当选被许多中国人视为日本右翼的“得意之作”。中国这次高调出手,既是聚焦个人,也是全局震慑,不光是堵住了极端声音的传播空间,更是对全球所有“反华带节奏”人物的警告。石平的“反噬”,让那些游走灰色地带的“带路党”心有余悸。

从国际惯例来看,针对政客实施制裁并不罕见,尤其在涉及主权敏感和内政干涉议题上。中国此前对美国、立陶宛等国政客都祭出过“黑名单”措施,这次对日本议员动手,是外交策略的升级和主动权的彰显。值得注意的是,石平对外表示“制裁没用”,但全球化时代下,任何政客想要在国际舞台活跃,无法和中国“完全切割”。日本企业和政界都要和中国打交道,石平这类极端分子无论在政坛还是商业圈,终将被边缘化。

制裁石平,不仅是中国的“法律自信”,更是国家主权底线的坚决捍卫。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石平“根本不是什么所谓持不同观点人士”,而是披着日本政客外衣的反华势力代表。日本政府指责中国“打压言论自由”,但对石平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却不加约束,反而倒打一耙,典型的双标。中国的回击不仅是对石平的回应,更是对日本政坛、全球反华舆论场的正告。谁胆敢挑战国家主权、触碰民族底线,就可能面临同样的下场。

石平靠着极端反华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最终还是被历史按在了“耻辱柱”上。中国这次精准反制,不仅让他“里外不是人”,还给所有想靠攻击中国上位的人敲响了警钟。中日关系未来还会有摩擦,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碰不得。石平的下场,是最好的警示。

来源:亮剑西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