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楼林立的黄花岗城区,一圈墨绿凝重的苍松翠柏,呵护着这座巨大的陵园。走近4层楼高的浑厚的灰白色大理石陵园牌坊,我的心仿佛被人猛捏了一把,悲怆凄然。这里安葬着为了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喋血广州城的72位烈士。
早就想拜谒广州的黄花岗,这里有慕道沉痛、慈悲大千的哀生赋,这里有壮气蒿莱、金剑沉埋的烈士歌。
在高楼林立的黄花岗城区,一圈墨绿凝重的苍松翠柏,呵护着这座巨大的陵园。走近4层楼高的浑厚的灰白色大理石陵园牌坊,我的心仿佛被人猛捏了一把,悲怆凄然。这里安葬着为了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喋血广州城的72位烈士。
牌坊横梁上是孙中山亲笔手书的四个鎏金大字:浩气长存。
我上高中时读过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那是世间最深情悲壮的情书!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在福州名门林家大院,有锦绣的前程,有美满的婚姻,有5岁的儿子,妻子正怀着第二胎。他才24岁,英姿勃发,却抱着必死之决心参加起义。
信的开头便是:吾作此书时,尚是世间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满清统治下的1911年的中国,割地赔款,哀鸿遍野。满族260万人不事生产,却高高在上吃香喝辣,贪官污吏横行,“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这样的国,怎能护𧙗我们的家?“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总指挥黄兴留言:“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南洋华侨、南海人余东雄,喋血广州街头时才18岁……
我沿着宽阔的墓道行百余步,走上一座石拱桥,桥下一潭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苍松、翠柏,水下就是烈士们诗意地栖居的天堂吧?他们为国慷慨赴死,应该与我共亨这个日益强大繁荣的美丽中国!
我默默地注视了潭水几分钟,继续前行,拾级而上百米,恭敬地站在墓地广场上的石桌前,敬献上一束盛开的黄菊花。
“待来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我轻轻吟颂黄巢咏菊之诗,但愿这些烈士九泉之下能听到。我也曾是个热血青年,如果生在那个黑暗荒诞的时代,我也一定会加入你们的行列。
四方形的墓地中央,隆起一座小丘,其上立着4米高的方亭,亭中央立着长条墓碑,上书遒劲浑厚的隶书:七十二烈士之墓。亭顶倒扣着石钟,那是烈士们警钟长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墓冢后面是纪功坊,72块青石垒成巍峨的金字塔形,塔顶立着自由女神像。每块青石正面,镌刻着当时海外国民党分部的名称。
孙中山先生多次深情地说:华侨为革命之母。他领导的反清革命历时16年,耗资巨大,绝大多数来自海外华侨捐赠,重要的革命力量也来自华侨。
当时起义原定10路围攻广州,因不慎走漏消息,临时改为4路,最终只有黄兴带领一支120余人的敢死队进攻两广总督署,兵败后同盟会员潘达微冒险收殓遗体72具,初葬于此。
潘先生喜爱菊花,敬重“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不屈气节,把原名红花岗改为黄花岗。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陵园开始正式建造。当时国内动荡,南北对峙,国困民穷,经费依然靠海外华侨的捐赠为主,直到1935年才完工。
整座陵园面积巨大,风格是中西合壁。罗马柱顶的卷纹,佛教中的麻石香炉,纪功坊上的石刻工艺,每处细节都一丝不苟,浸润着虔诚和恭敬,散发出历史的厚重和肃穆。
走在幽静的陵园中,满目榕树参天成林,亭榭星罗其布,都是民国时期遗物,转眼百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些烈士们绝大数像林觉民一样的青春勃发,一样的生活优渥,他们没有秉烛夜游,却选择了血溅轩辕的反抗。
满清政府一副“刀斧在手,天下我有”的丑陋嘴脸,一身无药可救的纨绔恶习,正把中国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1840年之后,所有列强如嗜血之狼,如附骨之蛆,在中华大地上予取予夺,横行霸道。
无数有识之士,也曾洋务运动,也曾公车上书,也曾戊戌变法,也曾君主立宪,最终都成了阎王爷说谎——哄鬼。
空话吓不跑白眼狼。洪秀全站出来了,孙中山接踵而至,这已是他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四川内江人喻培伦,家境富裕,聪颖机智,19岁去日本留学时主修化学,世界上首个发明无毒黑头火柴。他被称为“炸弹大王”,在起义前夕赶制出300多颗炸弹,著有《安全炸药制造法》。他发明手引爆、电引爆、拉线引爆、钟表定时引爆炸弹。在攻打总督府时,他胸前挂着一筐炸弹,率先炸开围墙,边打边冲,受伤被捕后牺牲,年仅26岁。
他还详细考察了日本的机器制糖、洋烛、洋瓷,精通摄影、机械。他父亲不满清庭黑暗,辞官经商,资金雄厚。如果他回家投身实业,可以轻松发大财。这样一位卓越的科学才俊,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必死的反清道路,家产被清政府抄没,全家被迫逃亡。
福州人方声洞,一家七人在日本参加反清同盟会。他在此中起义中牺牲,才25岁。他留给父亲和妻子的绝笔是: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
林觉民和族兄弟林尹民、林文,都在此次起义中牺牲,同葬于此,他们年仅24岁。
他们是射日的后羿,是填海的精卫,是移山的愚公,是为了照亮人间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血沃岭南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起义虽然失败,却极大地唤醒了全国人民反清救国的意识。孙中山评论道:广州起义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
不到半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敲响了满清王朝的丧钟,迎来了开天辟地的新纪元。
历史如浩荡的长江、黄河,不可分割。今天中国全方位崛起的波澜壮阔,足以无愧地告慰长眠于此的先烈们:这就是你们为之奋战的祖国!
作者简介
吕有德: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有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
来源:深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