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的国旗,这种说法正确吗?”9月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区朝阳街道新县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连云港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朝阳派出所民警、“行走的国旗课堂”志愿宣讲队宣讲员王晓东在“开学第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的国旗,这种说法正确吗?”9月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区朝阳街道新县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连云港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朝阳派出所民警、“行走的国旗课堂”志愿宣讲队宣讲员王晓东在“开学第一课”上,正向同学们开展国旗知识问答,来自学校4个班的学生跟随着王晓东的问题时而陷入深思,时而兴奋地举起手来回答问题。
“行走的国旗课堂”原是由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协委员宋长万创建,自与连云港市公安局联合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后,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从尊重每一面国旗开始”为核心理念,通过行走式开展国旗知识互动、国旗故事分享、国旗法宣讲、旧损国旗志愿收集等国旗主题活动互动宣讲,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打造特色红色文化课堂。
为将“行走的国旗课堂”做强做大,宣讲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创新“行走的国旗课堂”教育模式和内容。2023年夏天,在一次“诸葛亮会”上,王晓东提出了通过收集身边或是全国各地有意义地方的国旗并讲述这些国旗背后故事的设想,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他们便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亲戚、同学迅速行动了起来。
在“行走的国旗课堂”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来自连云港开山岛、前三岛以及祖国边境上的一面面伴随着无数戍边故事的国旗从全国各地汇聚到连云港。
这一面面国旗和国旗背后感人的事迹让宣讲队的志愿者们倍受鼓舞,他们依据手中的素材迅速完善宣讲材料,将国旗背后默默为祖国戍边卫士的感人故事整理成册,方便宣讲。
8月26日下午,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由“行走的国旗课堂”联合路南街道开展的“红色记忆·青春使命——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实践活动正在进行,近百名青少年应邀参与。
活动中,王晓东手捧来自西藏边检总站马攸桥边境检查站使用过的国旗,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的情况。随后,“行走的国旗课堂”通过视频连线接通马攸桥边境检查站,镜头连线的另一边,边境检查站邵振伟警官和他的战友们,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国门的英姿,让抽象的“爱国”二字变得如此具体可感;而当边境检查站的副站长赵玉龙面对镜头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时,潸然而下的泪水更是深深地打动了现场所有人的心。
跨越近5000公里的视频对话,一头是雪域高原无人区,一头是内地繁华城市的近百名莘莘学子,“行走的国旗课堂”将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通过视频与收集到的国旗单位开展连线。但每一次的连线反响都异常热烈,“行走的国旗课堂”通过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将学生带进了守卫祖国边疆卫士们的艰苦环境,让学生明白了国泰民安的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同样,在“行走的国旗课堂”展览馆内,宣讲员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学生、群众介绍着一面面来自全国各地边境一线国旗背后的故事,也向大家介绍着“行走的国旗课堂”成长之路。
在国旗法知识宣讲环节,连云港市公安局民警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核心条款,重点强调升挂国旗的场合、礼仪以及废旧国旗的规范处理方式。“很多市民不知道,随意丢弃破损国旗属于违法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参与官方组织的回收活动,让国旗得到妥善处置。”民警的讲解让在场群众恍然大悟。
为此,在“行走的国旗课堂”展览馆里,民警与志愿者一同引导市民将家中破损、褪色的国旗投入专用回收箱。“以前旧国旗不知道怎么处理,扔了又觉得不妥,现在有了回收点,终于能让国旗‘有尊严地退休’了。”市民张女士拿着整理好的旧国旗,郑重地投入回收箱。
而这些活动都仅仅是“行走的国旗课堂”活动的部分掠影。“行走的国旗课堂”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将国旗知识、法治宣讲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为市民与学生送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自“行走的国旗课堂”创建以来,已开展行走式志愿宣讲近200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0000余本,观看线上线下宣讲人数高达50万余人次。
连云港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行走的国旗课堂”打造成常态化教育品牌,陆续走进学校、社区、企业,通过“线上云观展+线下实践课”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国旗知识、遵守国旗法规、传承爱国精神,让五星红旗始终在港城大地上高高飘扬。
来源:连云港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