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酒令”下,白酒行业提前进入寒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7:23 1

摘要: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的文件,首次将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高档酒水”修改为“全面禁酒”,禁止所有公务接待提供任何酒类,包括白酒、红酒、啤酒及含酒精饮料,甚至,连地方执行都祭出“三人以上不得聚餐”的狠招。

原创 王晖 首席品牌观察

2025年09月10日

作者|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2025年5月18日,一纸《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犹如一桶冰水浇在白酒行业头顶。

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的文件,首次将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高档酒水”修改为“全面禁酒”,禁止所有公务接待提供任何酒类,包括白酒、红酒、啤酒及含酒精饮料,甚至,连地方执行都祭出“三人以上不得聚餐”的狠招。

这波操作直接让白酒行业上演“冰桶挑战”,贵州茅台单日市值蒸发300亿,五粮液、泸州老窖股价也应声下跌,经销商仓库堆成“酒山”,连村口小卖部的二锅头都开始“滞销”。

有人调侃:“白酒行业这次不是地震,是直接被陨石砸中了。”

白酒行业大地震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如今白酒行业又多冷,白酒巨头们的营收有直观体现。

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板块合计实现营收2397亿元,同比下滑0.9%,其中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是此轮行业周期下首个单季营收同比下滑。

而接连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更是堪称“白酒行业的灾难片”,让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的彻骨寒潮。

21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6家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且多是个位数的微增长;其余企业营收和利润均双双下滑,个别利润降幅甚至高达750%。

▶ 图源:财报数据

具体到单个品牌,只有贵州茅台一家还能维持个位数增长,但营收增速从10%骤降至5%。五粮液、山西汾酒都没能抗住压力,净利分别下降7.58%和13.5%。泸州老窖则是营收净利同比双下滑;古井贡酒净利也降了10%以上。

对此,网友纷纷调侃:“这不是卖酒,是在卖空气。”

经销商的日子更惨。湖北某县城的徐老板囤了一仓库酒卖不出去,只能低价甩卖,他表示,“以前靠公务团购能赚个盆满钵满,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白酒企业数量减少100多家,库存周转天数增加30%,连茅台都开始“弯腰捡钢镚”,卖起了低价酒。

图源:微博

不过,并非所有酒企都在“渡劫”,有人哭晕在厕所,也有人偷偷发财。

对于人家主打民生消费,跟政务消费没有关系的酒企,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比如区域酒企天佑德。

此外,据报道,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元价位白酒销量暴涨,与高端酒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白酒行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依赖政务的酒企被“冻死”,深耕大众市场的企业却“热得发烫”。

更有意思的是,啤酒行业也在趁火打劫。夏天夜市里,冰啤酒销量暴增,而白酒摊前冷冷清清。有网友调侃:“白酒行业的寒冬,成了啤酒行业的春天。”

酒企的“二次断奶”

不得不说,白酒是与政策联系相当紧密的行业,每一次“禁酒令”都足以引发行业动荡。

根据统计,从1989年至今,中央层面共出台有关“禁酒令”规定累计达到了11次,其中包括有1989年第一次的《关于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严禁用公款宴请和有关工作餐的规定》、1997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2012年《八项规定》及其政策延伸(2013年系列规定出台)等,再到今年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几乎每一次的规定都更加严格。

图源:新华社

就拿2013年中央军委印发的《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明确指出了“不安排宴请,不喝酒,不上高档菜肴”,但还是给自饮消费和低端酒留了条缝。

即使这样,也让白酒行业经历了“断奶期”,政务消费占比从40%暴跌到5%。

而2025年的新规可以说直接把所有口子堵死了,连节假日值班都不能喝酒,这让白酒的“社交属性”彻底失灵,让剩下的5%也“归零”。

有专家算了笔账,政务消费每减少1%,白酒行业营收就要缩水50亿,这次直接让行业“硬着陆”,堪称“二次断奶”。

此外,一些地方执行的加码政策,也让高端酒更卖不动了。

就拿全国“最能喝”的白酒消费大省河南来说,由于公职人员喝酒致死引发了“禁酒令”,这里可谓是“三人以上不得聚餐”执行相当严格的省份。

有媒体报道,河南地区6至7月,高端白酒动销直接腰斩,直到8月前后跌势才有所缓和,收窄至20%-30%。

图源:豆包AI

江苏地区6-7月白酒动销同比下滑30%-50%,商务宴请和用酒档次降幅超50%。自饮虽然量下滑较少,但主力价格带下移至100-200元。

此外,“禁酒令”政策影响下,2025年高考季的升学宴大面积停摆,商务宴请用酒量暴跌30%,白酒行业仿佛被关进了“禁酒牢笼”。

巨头们的绝地求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白酒行业就没有未来。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禁酒令导致的库存高压、经销商承压和竞争加剧,白酒企业也在积极自救,绝地求生。

首先,低度酒成为产品创新的方向。

比如泸州老窖推出40度以下低度酒,五粮液计划推出29度“青春版”,洋河更是直接“下凡”,推出59元光瓶酒,主打“老百姓喝得起”。

图源:五粮液官微

还有企业玩起了跨界,劲牌搞起了草本健康酒,真工酱酒推出519元婚宴专用酒,夜郎古酒则推出298元“酱香普及款”。

毫无疑问,被政务消费拒之门外的酒企们,把目标人群瞄准了年轻人,希望更低度、健康的产品,迎合对酒桌文化不屑一顾的年轻人群。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预测,2025年中国低度酒饮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

为此,一些酒企们还开始“卖文化”。

茅台建了个“白酒文化小镇”,游客可以体验酿酒工艺;郎酒在新疆库车打造“西北第一样板县”,把白酒和当地文化结合起来。

有人戏称:“现在买酒送的不是开瓶器,是文化体验券。”

其次,不约而同进行线上渠道革命。

随着传统经销商渠道崩盘,酒企们纷纷从“线下等死”转型到“线上重生”。

这其实是财报数据指引的求生之路。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白酒线上销量增长40%,即时零售成了“救命稻草”。古井贡酒线上营收5.73亿,同比增长40.19%。泸州老窖线上营收9.31亿,同比增长27.55%。舍得酒业实现3.36亿元电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38%。

所以,茅台选择与美团闪购合作,推出“小时达”服务;泸州老窖在抖音直播卖酒,连董事长都亲自上阵带货。

喝白酒,不再是喝面子

对酒企来说,禁酒令这场“寒冬”,既是危机也是契机。

那些躺在政务消费温床上、不死变革的酒企,终将被市场淘汰;而真正扎根大众、敢于创新的企业,反而能在“寒冬”中练就一身“抗寒本领”。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或许白酒行业能迎来一丝暖意。

但业内有观点认为,即使政策对动销影响边际减弱,但大众的白酒消费习惯已经改变,高端酒的市场规模已经萎缩。

未来的白酒行业,或许不再是“喝的不是酒,是面子”,而是“喝的不是面子,是生活”。

只有当白酒放下身段,真正走进老百姓的餐桌,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