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扛不住了,中方订单归零,接连遭受打击,加总理公开喊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9:22 2

摘要:萨斯喀彻温的卡车司机把最后一车油菜籽倒进筒仓,才发现原本排队的中国货轮已经掉头去了澳大利亚。

港口的风吹得比往年更冷。

萨斯喀彻温的卡车司机把最后一车油菜籽倒进筒仓,才发现原本排队的中国货轮已经掉头去了澳大利亚。

货代群里有人发了一句“全剧终”,后面跟着一串哭脸,没人再说话。

这不是电视剧,是加拿大农民正在过的日子。

中国把反倾销调查一口气推到2026年3月,等于把加拿大油菜籽的大门焊死。

去年还卖400加元一吨的货,现在连200加元都没人收。

仓库里堆着几十万吨,每天光仓储费就能吃掉一个农场主半个月的柴油钱。

更惨的是,这些油菜籽不像iPhone能放几年,时间一长酸价飙升,最后只能倒进牲口槽——按斤算,还不如玉米。

回头看,导火索其实很小:2023年9月,加拿大跟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

三个月后,中国海关的化验单就多了起来,说是要查“黑胫病”。

农民当时还笑,觉得病虫害哪年不查,结果等来的是100%关税加75.8%保证金,直接把成本抬到比澳大利亚油菜籽贵一倍。

澳大利亚人嘴都笑歪了,连夜把港口泊位从两个加到五个,生怕中国买家反悔。

现在最魔幻的是,加拿大政府一边给中国打越洋电话求“技术层面磋商”,一边在国内发3.7亿加元补贴,让农民改种豌豆、亚麻甚至大麻。

可问题是,压榨厂机器是按油菜籽设计的,改行就像让星巴克卖炸酱面——能卖,但味儿不对。

有农场主把补贴拿去买了二手大豆播种机,结果发现本地饲料厂只认美国大豆,电话打过去,对方直接说“你们先把特朗普的钢铝关税谈明白再来”。

更扎心的是美国补刀。

就在中国加税的同一个月,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也加了25%关税。

这下好了,西边卖不掉油菜籽,东边运不出去铝锭,加拿大像被两个壮汉同时按在墙角。

谷物协会的老大在国会听证会上直接爆了粗口:“我们他妈的成了三明治里的火腿!

不过,危机里也冒出些黑色幽默。

有聪明的农场主开始把油菜籽做成生物柴油,卖给本地矿场。

矿场原本用美国柴油,现在发现加拿大自产的更便宜,还顺带解决了环保指标。

两个被贸易战打残的行业,居然在自家后院凑成了一对。

总理卡尼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飞去萨斯喀彻温拍照,背景是一桶绿油油的生物柴油,配文“加拿大创新”。

底下农民评论:“创新个屁,老子只是没路走了。

说到底,这场危机撕开了全球贸易的底裤:所谓市场规律,在关税面前就是张卫生纸。

中国买家要的不是“加拿大油菜籽”,而是“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油籽”。

今天能买加拿大的,明天就能买澳大利亚的,后天说不定是乌克兰的。

至于加拿大农民?

他们现在每天刷手机看澳大利亚港口的排队视频,数着那边有多少艘中国船。

有人把微信头像换成了袋鼠,配文“打不过就加入”,结果三天后被老婆骂着换回来——家里还有两千吨油菜籽没脱粒呢。

大选年快到了,政客们开始往农场跑。

自由党承诺“多元化市场”,保守党喊“强硬对华”,新民主党干脆说“干脆退出世贸组织”。

农民听着听着就笑了:去年这时候,这些西装革履的人还在城里开电动车峰会,现在突然知道油菜籽长什么样了。

最实在的是个老农说的话:“别废话了,明年补贴到账前,谁先把仓库里的货买走,我就投谁。

仓库外,夕阳把油菜籽堆照得像一座金色坟墓。

风一吹,壳片哗啦啦响,像无数细小的叹息。

远处,一辆卡车拖着“出售:二手播种机”的牌子慢慢开过,司机按了下喇叭,算是跟这个黄金时代告别。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