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规模化养鹅场及散养环境中,大鹅球虫病是极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非常高。成年大鹅多为隐性感染,但也会持续携带虫卵成为传染源,导致疾病反复传播,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规模化养鹅场及散养环境中,大鹅球虫病是极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非常高。成年大鹅多为隐性感染,但也会持续携带虫卵成为传染源,导致疾病反复传播,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治疗
针对大鹅肠道型球虫病,我们可以使用小牧侠:磺胺氯吡嗪钠+新霉素+利康剑客,既可以驱除球虫,又能够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缓解肠道出血,控制拉稀症状。很多养殖户用这个配方来治疗鸡鸭鹅的球虫病,都评价不错。注意,养殖户要认准“小牧侠”品牌,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上当受骗。
如果是肾脏型球虫感染,还需要用上小牧侠:肝肾剑客,保肝护肾,促进恢复。
此外,康复鹅仍可能携带虫卵,治疗后需继续观察1-2周,确保完全康复后再合群饲养。
二、症状识别
大鹅球虫病按寄生部位可分为肠道型和肾脏型,症状存在明显差异。
1. 肠道型
病鹅初期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蓬松杂乱,站立时闭眼缩颈,行走摇晃。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先呈灰白色稀便,随后变为带血的暗红色或咖啡色糊状便,部分粪便中夹杂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肛门周围羽毛常被污染结块。后期病鹅极度消瘦,喙、脚爪发紫,倒地不起,最终因脱水和衰竭死亡,病程通常为3-7天。
2. 肾脏型
病鹅初期表现为饮水量骤增、排便频繁,粪便呈白色水样。随着肾脏损伤加重,病鹅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翅膀下垂、步态蹒跚,眼窝凹陷,羽毛失去光泽。解剖可见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肾小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结晶,严重时形成 “花斑肾”,病鹅多因肾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总之,球虫病在鹅养殖上非常常见,养殖户要学会识别该病的症状,加强防治,减少该病的危害。
来源:禽类养殖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