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服务好这一“新”力量,我省以党建引领,通过强化经费保障、打造服务矩阵,提供多样化暖心服务,营造“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服务好这一“新”力量,我省以党建引领,通过强化经费保障、打造服务矩阵,提供多样化暖心服务,营造“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4年,省委社会工作部启动全省首批“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了《“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指南》,通过建机制、强阵地、优服务、解诉求、维权益等多种方式,打造小区、商圈、楼宇、学校、医院等场所的友好场景,帮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解决门难进、楼难上、车难停等实际问题;同时,建立诉求响应机制,依托12351热线等渠道解决纠纷。
我省按照“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开放一批,整合闲置物业、职工休息间等阵地资源改建一批,依托重点快递、互联网平台等企业基层网点、分支机构新建一批,动员辖区楼宇及大型商圈、爱心企业商户共享一批”的思路,建设服务阵地,目前各地已建成“云岭先锋新家园”服务阵地7600余个。同时,由网约车司机、骑手组成的“新锋侠”队伍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实现服务与治理双向赋能。
在昆明市盘龙区委组织部牵头下,联盟街道统筹各方资源,于2023年成立同德商圈党委,并积极协调企业腾出部分商业空间,建设蜂享驿站、出租车泊客点等,提供充电、饮水、热饭、学习等8项服务,24小时免费开放。图为快递员在同德商圈“云岭先锋新家园”蜂享驿站休息。郝亚鑫 摄
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大、分布散的特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灵活运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统建、行业联建”等方式,新建商圈党支部1个、网约配送行业基层党组织3个、非公“小个专”党建指导站58个,“三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65.9%。图为景洪市嘎栋街道便民服务流动党员驿站。郝亚鑫 摄
丽江市通过推行“党组织+协会”模式,集聚新兴领域人才,以定期座谈、随机走访等方式听取客栈经营者、网络主播、电商达人等新就业群体的意见建议,实现服务新就业群体与扩大丽江文旅宣传的双重效果。图为古城区新义社区组织辖区内客栈、商铺从业者召开座谈会。郝亚鑫 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文澜街道实施“暖‘新’安居”项目,为新就业群体打造“青年之家”“小哥驿站”,解决他们吃饭、休息难题。该街道联合多部门及商家共建友好商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消费折扣等服务超万人次;设立社区食堂、开办公益课堂解除其后顾之忧;建立创客空间,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其归属感。图为快递员在查看文澜街道南湖社区联合物业绘制的电子“骑手友好线路图”。邹鹏 摄
昆明市五华区“村播小院”于2024年10月25日在西翥街道揭牌。小院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创业、学习、交流平台,为村民和返乡创业青年提供电商直播实战培训和项目孵化服务。截至2025年7月,“村播小院”已吸引返乡青年17名,培养电商主播152人,成交7.44万单,带动西翥街道农特产品销售额达577万元。图为网络主播在“村播小院”直播带货。郝亚鑫 摄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东门社区党群服务驿站由闲置房屋改造而成,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便利,解决了他们“日晒雨淋无处落脚”的难题。作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生动载体,该驿站于2023年获评全国“最美驿站”。图为驿站工作人员为快递员送上热水。邹鹏 摄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