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以政策驱动商业化提速,今年8月发布超视距(BVLOS)无人机操作规则提案,取消豁免要求,建立“许可+认证”双层体系,允许无人机在400英尺(约121.92米)以下运行,并放宽适航重量至600千克。FAA同步发布《动力升力飞行器认证咨询通告》,为eVTOL设
毛先之
2025年,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竞争加剧,欧美通过监管革新与基础设施投入加速追赶。
美国以政策驱动商业化提速,今年8月发布超视距(BVLOS)无人机操作规则提案,取消豁免要求,建立“许可+认证”双层体系,允许无人机在400英尺(约121.92米)以下运行,并放宽适航重量至600千克。FAA同步发布《动力升力飞行器认证咨询通告》,为eVTOL设立5669.9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人载客限制等基准标准,通过“飞行剖面”替代最低速度要求,加速Joby、Archer等企业认证进程。欧洲则通过标准统一与绿色转型构建竞争优势,EASA通过SC-VTOL特殊条件,要求eVTOL致命故障率不超过10-9/h,将其纳入U-space平台统一管理,并发布《Vertiport Design Specifications》规范起降场安全间距与能源接口。
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投入21亿欧元建设63个氢能垂直起降机场网络,预计2030年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占全球32%。此外,五国认证联盟(美、英、澳、加、新)推动eVTOL适航标准互认,目标2027年消除认证差异,降低企业跨国运营成本。欧美差异化政策形成“监管—技术—市场”联动机制,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
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程
2025年,低空经济核心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价值释放”阶段。eVTOL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同步推进,分布式电力推进+超轻型复合材料机身成为主流,续航突破50千米;AI实现实时避障与自主决策,多重冗余导航(GPS+激光雷达+惯性导航)保障安全。美国FAA通过MOSAIC新规,允许eVTOL搭载4人并采用电动动力系统,显著降低认证成本与时间。Joby Aviation完成FAA认证70%节点,计划2026年在洛杉矶启动空中出租车服务,单
程票价150~200美元;Archer Aviation获美联航10亿美元订单,Midnight原型机完成阿布扎比与迈阿密国际演示飞行,并获FAA批准开展量产机型飞行员培训。欧洲Volocopter在巴黎、新加坡市完成超350架次VoloCity演示飞行,获EASA乘客与货运机型认证;Lilium推进7座级Jet区域航线,计划连接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小机场。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呈现多场景渗透,亚马逊Prime Air MK30无人机载重5磅(约2.27千克),配送时效不足1小时,计划2025年底扩展至堪萨斯城等城市;Wing在达拉斯、赫尔辛基开展常规配送,成为首个获FAA BVLOS豁免的企业,无人机可载重3.3磅,覆盖6英里范围。沃尔玛与Wing合作,2025年内在100家门店推出30分钟无人机配送服务,覆盖健康产品、零食等高频商品。公共安全领域,美国Flock Safety部署无人机网络,基于传感器数据与911报警自动调度,提升犯罪现场与灾害响应效率;德国开发基于AI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支持紧急医疗物资快速投送。
基础设施与系统集成革新
欧美通过垂直起降机场(Vertiport)与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低空经济运营基石。垂直起降机场呈现“核心枢纽+卫星节点”布局,Skyports在巴黎塞尔吉—蓬图瓦兹机场建成欧洲首个试验性Vertiport,集成生物识别管理与太阳能充电;Urban Air Port在考文垂推出“世界最小机场”Air One,与火车站、商业区无缝衔接。美国洛杉矶、迈阿密等地加速建设eVTOL枢纽,乔比航空与阿彻航空牵头关键项目。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空域分配,美国NASA 开发UTM系统,支持每小时10万架次无人机调度。
欧盟U-space平台实现无人机与eVTOL动态空域分配,2025年处理日均数千架次飞行。欧洲完成首次空中出租车与无人机联合飞行测试,12架无人机与EH216-S空中出租车通过U-space系统协同运行,验证城市空域管理可行性。通信网络方面,5G专用网络与Starlink卫星构建低延迟通信,Edge计算在Vertiport实现实时控制,区块链技术确保飞行数据可追溯。欧盟投资21亿欧元建设氢能垂直起降机场网络,整合绿色能源与智能调度系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与绿色化,为低空经济常态化运营提供了坚实支撑。
核心应用领域落地与未来挑战
2025年,低空经济核心应用领域已进入“常态化运营、价值释放”新阶段。城市空中交通(UAM)显著缩短通勤时间,纽约航线连接曼哈顿市中心与两大机场,通勤时间从1小时以上缩至几分钟;巴黎依托Volocopter完成2024奥运会测试,2025年开通查尔斯·戴高乐机场至市中心常规航线。迪拜计划2030年实现25%日常出行由eVTOL承担,首条空中出租车线路已获监管批准。物流配送效率大幅提升,亚马逊PrimeAir在托尔森及卡城实现60分钟极速达,覆盖超6万种商品,配送成本降低40%。德国开发基于AI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支持紧急医疗物资快速投送。未来挑战包括安全事故偶发引发公众担忧,需强化实时监控与标准体系;飞行器、垂直起降机场等前期投入高,待量产与电池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噪音、隐私问题需通过技术优化(如eVTOL噪音降低30%)与社区沟通缓解,电池能量密度、自主飞行可靠性等技术缺口亦需突破。全球协作与标准统一(如五国认证联盟)将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转向“日常服务”,深刻重塑城市交通与物流格局。
从全球视野来看,2025年不仅是低空经济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落地的“转折年”,更标志着城市空域资源的开发进入新阶段。中美欧凭借各自在监管创新、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上的优势,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形成多元协作、良性竞争的全球生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