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新村街道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村经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2:45 1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教育资源集中优势,以“长辛先锋”为引领,创新打造学院式街区,通过“党建共建、校社共融、社区共治、双创共促、文化共享”的“五共融合”模式,破解高密度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教育资源集中优势,以“长辛先锋”为引领,创新打造学院式街区,通过“党建共建、校社共融、社区共治、双创共促、文化共享”的“五共融合”模式,破解高密度人口治理、多元群体服务、老旧小区管理等基层难题,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村经验”。

“学院式街区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激活‘校地共生’的治理势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婧介绍,新村街道以“五共融合”模式为框架,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把教育、医疗等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全域联动、多元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据悉,新村街道以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为核心,整合总工会、政协委员工作站、物业企业联合会等十大平台,吸纳国家法官学院、天坛医院等47家单位组成区域治理共同体。2024年5月,街道在国家法官学院启动学院式街区建设时,一次性发布十大重点项目,与4家核心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同年12月,又与北京口腔医院等4家单位拓展合作,治理“朋友圈”持续扩大。其中,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工作站落地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后,联动全区医药卫生界资源,既推动智能医工产业发展,又为居民提供精准医疗服务,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赋能。

在社区与网格层面,“1+1+N”模式让党建扎根基层。“1个社区党支部+1个院校党支部+N个特色组合”的结对机制,首批促成30组支部共建,梳理出55个涵盖普法宣传、助老爱幼的项目。万年花城第一社区与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支部合作的“卓越商才小课堂”,将高校专业资源转化为社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全年开展活动70余场,成为校社互动的典范。而“10+N”网格化管理更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每个网格标配网格长、楼门长等10类核心人员,吸纳快递员、环卫工人等“N类力量”,造甲南里社区通过“五彩网格”工作法,2024年解决问题540件,印证“小网格”的“大效能”。

发展智库为治理“出谋划策”。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核心,街道组建了涵盖规划建设、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新村发展智库”,30位专家深度参与治理实践。针对短租房规范化治理这一民生难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团队实地调研后形成法律对策建议,为街道出台管理细则提供专业支撑。

“院地警检庭”联盟为安全“保驾护航”。针对校园及周边安全,街道联合院校、派出所、法庭等成立联盟,构建了“预防—处置—善后”的全链条机制。联盟还针对首经贸附小周边交通拥堵、国家法官学院东侧环境整治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通过施划停车位、增设隔离护栏等措施,让“校园周边”成为“安全示范带”。

近年来,丰台区以“红色家底”为根基,实施“长辛先锋”行动,构建起“保护—研究—传播—赋能”全链条体系,使红色文化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鲜明底色”。新村街道以“长辛先锋”为引领,以学院式街区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全面建好“先丰站”阵地,精心打造“先丰港”平台,充分凝聚“先锋者”力量,推动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党建工作体系。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