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公布,四川多所高校的全国排名位次受到关注,从公布的四川段排名(省内第26-35名)来看,这些高校的全国排名位次大多集中在426-546位,整体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政法类、艺术类特色院校,还有多所综合类、师范类地方高校的排名位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公布,四川多所高校的全国排名位次受到关注,从公布的四川段排名(省内第26-35名)来看,这些高校的全国排名位次大多集中在426-546位,整体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政法类、艺术类特色院校,还有多所综合类、师范类地方高校的排名位次情况值得特别关注。
四川警察学院在本次评估当中表现优异,在四川省内的排名为第26位,在全国的排名为第426位,在这一排名段里,全国位次最高,这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政法,它位于泸州,主要任务就是为政法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从全国高校的位次来看,第426位的排名属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但在政法类院校中依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四川本地想要报考政法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四川警察学院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它位于泸州的地理位置,为当地的法治建设输送了专门人才,尽管在全国排名中位次不高,但对四川政法领域来说,它的认可度依然较高。
四川音乐学院在这份排名里属于艺术类院校的代表,省内排名为27位,全国排名第437位,它位于成都,成都,四川省会,这里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四川音乐学院的成立给当地艺术发展增添活力,作为艺术类高校,其排名体现的是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实力,全国排名虽未名列前茅,但省内却是众多艺术生的首选院校,学校依靠成都的文化资源,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领域培养出大批人才,不少毕业生进入本地文艺团体和教育机构,为成都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力量,其艺术类特色在省内高校中比较明显。
西昌学院是综合类院校,省内排第29名,全国排第452名,地处四川少数民族聚集的凉山,综合类院校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西昌学院学科覆盖文科、理科、工科、农科等,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需求,在农业方面有农学、畜牧兽医等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文化保护方面有民族学、历史学等专业,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在全国排名不高,但在凉山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大,很多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成为当地发展的中坚力量。
宜宾学院作为一所以文、 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类高校,位于宜宾,省内排名前30,全国排名461,宜宾是四川重要工业城市与交通枢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白酒、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多,宜宾学院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需求契合度高,设有机械制造、电气工程、酿酒工程等专业,为地方工业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酿酒工程专业依靠当地白酒产业,同企业展开实践教学协作,毕业生大多到白酒企业当技术骨干,虽然在全国排名不算高,但是作为地方高校,宜宾学院在当地经济结合方面做得很好,给宜宾发展给予人才支撑,宜宾经济快速发展时,学校也在提升办学水平,慢慢适应市场需求。
攀枝花学院属于综合类院校,省内排名31,全国排名464,位于四川工业重镇攀枝花,攀枝花钢铁产业是显著产业,近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攀枝花学院综合类学科定位,给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多学科专业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当地钢铁企业、新能源企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国排名不显著,但攀枝花及周边工业领域认可度高,企业多主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当地产业需求。
四川文理学院是综合类院校,省内排名第三十二,全国排名四百九十八,位于达州,达州是四川东部的重要城市,交通便利,经济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四川文理学院综合定位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很多领域,为地区培养了大量基层人才,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达州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教师,护理学、临床医学专业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护人员,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为当地商业企业培养管理人员,虽然全国排名不突出,但对达州及周边地区基层领域影响广泛,大量毕业生进入基层学校、医院、企业工作,为地区基层建设作出贡献,是达州及周边地区基层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
该排名中还有乐山师范学院(省内排名28位,全国排名450位,师范类院校,乐山)、阿坝师范学院(省内排名33位,全国排名499位,师范类院校,阿坝)、四川旅游学院(省内排名34位,全国排名544位,综合类院校,成都)、四川民族学院(省内排名35位,全国排名546位,师范类院校,甘孜)等学校,这些学校都是四川地方院校,分别在师范、综合等领域为地方培养人才。
该段排名主要反映了四川中尾部地方高校实力分布情况,综合类、师范类高校为主,地域分布较广,但整体全国排名靠后且处于中等水平,这些高校虽未达到全国前列,但作为区域性存在,在各自领域和地区内都承担着重要人才培养任务,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基层人才,对于四川这类高校排名变化你认为哪个学校排名在意料之中,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万物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