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海南航空那趟备降航班的事儿,算是把 “离谱维权” 的剧本又翻新了一页。本是天气原因导致的无奈备降,结果机长一句 “先英文后中文” 的广播,直接点燃了部分乘客的 “怒火”,又是投诉 “语言歧视” 要道歉,又是要求航司安排拼车送北京,连 “紧急手术” 的理由都
最近海南航空那趟备降航班的事儿,算是把 “离谱维权” 的剧本又翻新了一页。本是天气原因导致的无奈备降,结果机长一句 “先英文后中文” 的广播,直接点燃了部分乘客的 “怒火”,又是投诉 “语言歧视” 要道歉,又是要求航司安排拼车送北京,连 “紧急手术” 的理由都搬出来了 —— 这波操作,属实把 “霸凌式维权” 玩出了新高度。
一、把 “语言顺序” 当 “歧视证据”,这脑洞能开去外太空
按民航局规定,境内航班广播压根没强制要求 “中文必须排第一”,航司只要把信息说清楚,顺序能根据实际情况定。毕竟飞机上可能有外国乘客,双语广播本是国际通用的贴心操作,结果到某些乘客这儿,直接解读成 “轻视中国乘客”。合着机长播报前,还得先做个民意调查,问问大家想先听哪国语言?要是有乘客想先听方言,是不是还得临时找个翻译?这脑洞,不去写科幻小说真是屈才了。
二、“紧急手术” 成维权筹码?道德绑架玩得挺溜
更有意思的是诉求里那句 “含自称需紧急手术者”。且不说 “自称” 二字有多微妙,就算真有紧急情况,正常逻辑也是先联系机场急救、协调医疗资源,而不是把 “手术” 当筹码,跟航司谈 “拼车送北京” 的条件。这就好比去餐厅吃饭,嫌上菜慢,不催菜反而说 “我快饿晕了,你得送我回家”,本质上就是用 “紧急情况” 包装的道德绑架。航司是负责运输的,不是 24 小时待命的 “全能管家”,真要涉及医疗问题,该找医院找医院,别拿 “手术” 当挡箭牌,显得既无知又离谱。
三、把 “提要求” 当 “维权”,霸凌行为别装正义
说到底,这些乘客的所谓 “维权”,不过是把 “自己不满意” 当成了 “别人做错了”,把 “提无理要求” 当成了 “争取权益”。民航局的规则摆那儿,国际通用的播报流程也摆那儿,机长既没违规也没歧视,就因为没按某些人的 “预期顺序” 播报,就被扣上 “语言歧视” 的帽子,还逼着航司道歉、满足额外要求 —— 这哪儿是维权,分明是借着 “乘客” 的身份耍霸凌。真要是重视 “母语尊严”,不如多花点时间学学民航知识,搞清楚什么是合理诉求,什么是无理取闹,别拿着 “正义” 的幌子,干着浪费公共资源、扰乱秩序的事儿。
航班出行本就可能遇到突发状况,互相理解、遵守规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是总有人把 “小事放大”“无理取闹” 当成 “维权本事”,那以后怕是没机长敢播报,没航司敢处理突发情况了。毕竟谁也不想好好工作着,突然被按上 “歧视” 的罪名,还得应付一堆离谱诉求 —— 这种 “霸凌式维权”,该停一停了!
来源:海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