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索沃银行大楼(Bank of Kosovo)由南斯拉夫建筑师米兰·塔伊奇(Milan Tajić)主持设计,旨在彰显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现代化形象与权威感。
© stepegphotography
科索沃银行大楼(Bank of Kosovo)由南斯拉夫建筑师米兰·塔伊奇(Milan Tajić)主持设计,旨在彰显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现代化形象与权威感。
该项目于1984年动工,并于1986年完工,隶属于社会主义现代主义(Socialist Modernism)与高度现代主义(High Modernism)风格,被认为是科索沃地区当时最具实验性与创新性的高层建筑之一。
© peja-kosovo-travel
© maciekleszczelowski
科索沃银行大楼位于Peja(阿尔巴尼亚语:Pejë/塞尔维亚语:Peć)市中心的“Academics”广场核心区,对面为城市主要的市政与文化设施,周边环绕着大量商业与公共空间。
凭借约20层的高度与雕塑般的立面细部,该塔楼迅速成为Peja天际线的重要标志,并频繁出现在地方明信片及宣传资料中,承载了显著的城市记忆与身份象征功能。
© danielfromhungary
© marc.tarc
© B.A.C.U.
塔伊奇在本项目中运用高度现代主义策略,通过理性化的盒状体量与富于节奏变化的立面元素相结合,提出“金融即公共雕塑”的概念,试图打破传统办公大楼一板一眼的形象。
他通过大跨度连续窗带与工厂预制的曲面构件结合,使立面在光照与阴影交替中呈现动态艺术效果,同时兼具遮阳与私密控制功能。
大楼整体由矩形塔楼与底部平台式基座组成,塔楼体量简洁,横向窗带连续,形成典型的现代主义形态。
在每层窗带之间,插入预制混凝土“U”型曲面构件,有的正置,有的倒挂,以可控的不规则节奏排列,营造出丰富的深度与雕塑感,使立面在不同视角和时间段呈现多变的光影韵律。
这些“U”型构件不仅为空间带来视觉层次感,也在夏季对直射阳光形成局部遮挡,减少冷负荷;冬季则允许低阳角的自然光穿透,提升室内采光与热舒适度。
© ma_lecki
© Kathmandu-Beyond
© marc.tarc
Bankkos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体系,满足高层荷载与区域抗震要求。
立面曲面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后与铝合金窗框和玻璃幕墙系统结合,既保证了设计精度,又兼顾了施工效率与工期控制。
底层基座及部分公共空间使用了本地石材与简洁的混凝土饰面,强调材质的原始质感与南斯拉夫现代主义的朴素美学。
© voermanr
© B.A.C.U.
1990年代初,随着Bankkos组织的解体,该大楼随即废弃,内部机电安装与装修大部分丢失或严重损坏,建筑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2021年,该建筑被食品服务连锁品牌“Prince Coffee”收购,计划将底层空间改造为咖啡体验中心,高层保留办公功能,并在尊重原有立面肌理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功能更新。
© ma_lecki
来源:旅行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