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是iPhone 15 之后的手机,你都可以用USB-C 来增加iPhone 的储存空间,所以不管是拍生活影片、旅行Vlog,还是日常照片,都不用担心「空间不够用」的问题。这次Sandisk 特别为iPhone 使用者推出SANDISK ® Creator
只要是iPhone 15 之后的手机,你都可以用USB-C 来增加iPhone 的储存空间,所以不管是拍生活影片、旅行Vlog,还是日常照片,都不用担心「空间不够用」的问题。这次Sandisk 特别为iPhone 使用者推出SANDISK ® Creator Phone SSD ,它是品牌第一款支援MagSafe 磁吸设计,能直接磁吸在iPhone 背后,不需要再挂着一颗外接硬碟;另外还有SANDISK ® Creator Phone Drive随身碟,以轻巧设计,主打日常跨装置传输,两款产品从不同角度解决iPhone 使用者的空间焦虑。
我们是Sandisk 行动SSD 的爱用者,尤其当我们要用iPhone 拍摄高画质的4K 影片,甚至是电影级的ProRes 格式的时候,你完全不用担心iPhone 储存空间不够的问题。
不过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让它不会像挂一个尿袋晃来晃去,影响拍摄时的稳定性与机动性,我们自己会加工把它绑在iPhone 上面,或者加入引磁片来达到吸附效果。
所以,当我们知道这次的SANDISK ® Creator Phone SSD 最大亮点就是这次支援MagSafe 磁吸,我们真的太开心了,因为再也不需要土法炼钢,只要「啪」一声吸附在iPhone 背后,就能稳定拍摄,让手机瞬间变成行动工作站。
如果你不是iPhone 、或手机本身不具备MagSafe功能,Sandisk 随盒还附上一个磁性环,只要将它黏贴在手机壳外侧,就能同样享有磁吸的便利体验。
而且它在外型设计相当用心,宽度只有68.4mm,就算是吸附在iPhone 15 Pro (宽70.6 mm ) 背后,也不会超出边框,视觉上非常俐落。
Creator Phone SSD 的长度82.5mm/厚度11mm,这是有精心设计过的尺寸,不仅不会因为磁吸在背后, 就遮挡拍摄镜头,也不会影响侧边音量、电源键的操控,所以整体手感依旧很顺手。
拿在手上时的手感非常舒适,圆润边角经过打磨,没有任何锐利感,再搭配亲肤矽胶材质,不仅触感佳,也具备防滑效果。
整体重量在不含线材的情况大概68 公克,把它吸在iPhone 上,你几乎感觉不到额外的份量,手机的配重平衡感也没被破坏。
而且它拥有IP65 防水防尘等级与三公尺防摔保护,就算在户外拍摄,遇到灰尘、突然下雨,或是手滑掉落地面,你都不用惊慌失措,继续安心使用。
因为Sandisk 还提供五年的保固,只要是非人为造成的产品问题,都可以寻求原厂的协助。
这次Creator Phone SSD 的颜色很耐看,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科技蓝,反而看起来很清新、带有一丝活力的色调,重点很有辨识度,不管是吸在iPhone 上或随手放在桌上,都会让大家想要多看一眼。
它提供1TB 与2TB 的超大容量方案,最大特色就是能直接把Apple ProRes 影片录到SSD 里,不用再怕iPhone 空间一下子就满了。
这表示你可以放心拍摄更长时间的高画质素材,而且档案存在SSD ,不管你想直接在iPhone 上编辑,还是把它接到笔电处理,都能依照习惯随时开工,创作流程更自由也更有效率。
对一款随身好携带的SSD 来说,外观设计、体积重量、甚至这次支援的MagSafe 磁吸功能,确实都是让人一眼就想入手的亮点。
但真正影响使用体验的,其实是传输效能。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帮大家实测几个实际使用的情境。
首先,拿到Creator Phone SSD 之后,只要插到有支援USB-C 接孔,系统就会直接侦测到这颗外接硬碟,不管是在Mac 的Finder、或者档案App 都随插立刻出现。
另外,它出厂时就预设为exFAT 档案格式,这个为什么对你来说很重要呢?
因为exFAT 是一种跨平台通用的格式,能够在Windows、macOS、iOS、iPadOS、甚至Android 装置上直接读写,不需要额外重新格式化,这也是为什么能开盒即用的主要原因。
SANDISK ® Creator Phone SSD 官方标示读取速度高达1,000MB/s、写入速度950MB/s,能应付高画质影片的拍摄、剪辑大档案,或备份大量照片。
我也实际用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跑一下数值,写入速度达到986.1 MB/s,读取速度则是882.2 MB/s,这表示当你把影片或档案存到这颗 Creator Phone SSD 里面,速度可以接近1GB/s,读出来的时候也同样很快,与原厂数值差不多。
我实际用小编的M2 MacBook Air 传输快200GB 的档案到Creator Phone SSD 里面,大概花费约9 分钟,所以不管是备份照片影片,还是处理4K 影片档,速度都够快,不用等太久。
同时,我连续、重覆5 次,将200GB 的档案传到Creator Phone SSD 里面,它的温度从原本的31.7°C,经过连续搬运1TB 大档案之后,最高温也只有46.6°C,就表示它就算在高负载下,散热控制表现非常稳定,属于非常健康的数值,实际摸起来只是微微温热,不会影响携带或使用。
接下来,我再透过需要付费购买的Disk Test 与Jazz Disk Bench,检测Phone SSD 接在iPhone 16 Pro 的实际表现。
Disk Test 跑出最高写入1426 MB/s、读取675 MB/s,而在Jazz Disk Bench 测试中,读取831 MB/s、写入725 MB/s,跟Disk Test 的数据相符。简单来说,不论是搬运百GB 大档案,还是日常照片、影片的读取,这颗SSD 都能给你快速又稳定的传输表现。
SANDISK ® Creator 系列,除了Creator Phone SSD 这种专业定位的储存方案之外,它还有Creator Phone Drive 这种轻巧随身碟。
它的体积仅15.2 × 50 × 8.7 mm,重量大概21 公克左右,大小大概一个拇指长,轻巧到能挂在钥匙圈上,随身带着走完全没负担。
这个随身碟的特色是同时具备Lightning 与USB-C 双介面设计,支援USB 3.2 Gen 1传输规格,不管是iPhone、iPad 还是电脑,插上去就能用,让备份和档案交换更快速、更直觉。
这款产品定位在「日常随身碟」,提供128GB 与256GB 容量方案,对于学生、上班族来说,拍完照片或影片就能马上移到电脑,省下等待时间。
而且你还可以再搭配SANDISK ® Memory Zone App,就能立刻把档案一键备份到Drive 里,安全又快速,马上释放出新的空间。
这次Sandisk 推出的Creator 系列,一次带来两款针对iPhone 使用者的产品:Creator Phone SSD与Creator Phone Drive。
首先是Creator Phone SSD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支援MagSafe 磁吸,能直接吸附在iPhone 背后,边拍边录4K ProRes 影片,再也不用担心手机容量不足。
再加上高达1TB 或2TB 容量、接近1GB/s 的传输速度、防水防尘与防摔设计,完全就是专业创作者、YouTuber、Vlogger 最需要的「行动工作站」。如果你常拍4K 影片、处理大档案,这颗SSD 绝对是值得投资的选择。
另一款SANDISK ® Creator Phone Drive,则更偏向日常使用。它提供128GB与256GB容量选择,外型小巧、金属磨砂质感,重量仅20 公克,放口袋或挂钥匙圈都很方便。
而且,它有Lightning 与USB-C 双介面设计,能快速在iPhone、iPad、Mac 之间传输,不需要依赖云端。对学生、上班族,或只是想随手备份照片影片的使用者来说,这就是最直觉的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随身好携、好看又好用的随身硬碟,不妨试试这次介绍的SANDISK ® Creator Phone SSD 与Creator Phone Drive。
来源:APPLEFANS蘋果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