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开学,又是一年新的升学季。我们壹牛又启动了新的一轮升学知识分享。前不久才分享了关注度很高的高考多元升学之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简称“综评”)。
9月开学,又是一年新的升学季。我们壹牛又启动了新的一轮升学知识分享。前不久才分享了关注度很高的高考多元升学之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简称“综评”)。
这让我想了这几年一些家长分享的他们踩过的坑。虽然重点讲的高中,但初中综评也类似,初中家长也可以了解。
这家机构还活跃在咱们成都高中升学规划圈里,宣传力度还挺大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把机构的名字模糊了(想避坑的可以私聊)。而且咱们今天主要想聊的不是哪家机构的问题,事实上我待会儿要讲到的,有很多机构都是这样操作的。所以今天重点想聊的不是机构而是关于综评的坑。
说实话,这位家长能在高三前就开始考虑特殊类型(多元)升学,并选择专业机构来早做准备(规划),其意识和执行力已经超越很多我们碰到的“不规划”和“晚规划”的家庭了。可惜“所托非人”,还是掉进了我称之为“乱规划”的坑里。
这和家长无关,是机构的问题。
但家长也有责任去学习和了解,提高鉴别靠谱机构的能力。如果这位家长事先对综评有所了解,断不至于花几大W去走这种所谓“综评”。真正的“综评”不用花这么多钱,反过来说,实力不济花再多钱也过不了“综评”。
(另一位家长的分享,这家机构的升学规划总报价8W多,打包价近7W!其中综评材料占大头,报名在6W+!幸好家长找到了我们,在了解了“综评”升学的真相之后,果断止损,选择了我们。)
那么什么是“综评”?“综评”真的能实现低分进名校吗?花这么多钱值得吗?为什么说里面有大坑?
“综评”来自于高考改革(新高考)要求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考试招生模式的积极探索。
大家知道这个好像很重要,因为关乎孩子的升学机会。但看政策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也没有经验。于是就有了机构和家长的“双向奔赴”,有很多家长就被机构宣传的“综评”这些亮点深深吸引了:
1、多个录取机会。往往是在提前批,没录取不影响主流的本科批志愿填报和录取。是裸考录取的有益补充,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
2、门槛相对较低。往往是要求一本线以上,新高考后是特控线以上即可。比如四川2025年高考特控线物理类是518分,103351位;历史类是533分,28339位。理论上只要达到特控线就有机会被“综评”院校录取。
3、而且“综评”录取的院校听说都还不错。有985,有211,还有双一流,以及一些省内重点大学。比如前面截图显示的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四川轻化工大学等。
4、考察方式不唯分数论。根据高考改革的导向,“综评”录取的高校一般考量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来择优录取考生。因此降低了高考成绩的权重,为校测突出或综合素质评价优秀的同学提供了低分进名校的“捡漏”机会。
5、可以人为操作。怎么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不优秀?很难量化。所以就有操作空间。
是不是逻辑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是不是考虑到周到齐备?有高空的国家政策,也有落地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名校犹如囊中取物,指日可待,怎么不兴奋?这个钱花得值!
如果你真这样想,那恭喜你,成功掉坑里了。
本来这种行业揭短的事,我们不会公开发出来,只给信任我们的升学会员和一对一规划服务家庭单独说。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大家各美其美就好了。这次咱们壹牛九周年庆,不是要连续9天搞“9年9场升学真相“直播嘛,要推出唯一一本同时涵盖”小初高大研“全学段升学规划的《成都升学白皮书》,写出来为连续的直播、为《成都升学白皮书》提前造造势,也是希望帮更多家长避避坑。
(到壹牛现场参加周年庆活动可领取白皮书)
坑在哪里呢?这里面坑还不少,且听我一一道来。我讲得比较细,可能有点长,不耐烦的家长可以只看小标题就好。但我讲细一点,是希望大家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就能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的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当然也不见得都对,供大家取舍参考。
坑一:“综评”录取、系统和“综评”材料不是一回事
提到“综评”除了联想到一些大学有“综评”录取方式外,最容易联系起来的就是“综评”系统。实际上“综评”录取、“综评”系统和“综评”材料有联系,有时都简称“综评”,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家长之所以掉坑,主要就是把这三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被不良机构钻了空子。
“综评”录取是一种特殊的升学录取方式;申请制,一般先初审,通过后再复试。初审和复试同时要考察各个方面,而不是只看高考成绩;
“综评”系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系统,国家开发的,用来记录学生高中三年(初中也有)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情况;无论是否申请“综评”录取升学方式,档案系统都需要填写,其中一些由学校填,一些由家长填。大学录取时可以看到、参考。
“综评”材料是申请“综评”录取这种升学方式提交的材料,其中大部分体现在“综评”档案系统里,还需要单独的自荐信、推荐信等材料,不申请“综评”录取就不需要。
1、对于普通高考升学(裸考)而言,主要看文化成绩和志愿填报进行录取。“综评”系统里只要没有严重的违反录取的材料,如篡改考试科目成绩、虚构竞赛获奖记录、隐瞒重大违纪处分等,就不会影响录取。反之,“综评”材料再丰富,再各种赛事,各种大奖,对录取都没有加分的作用。
2、对于特殊类型升学(如“综评”录取)而言,“综评”材料是必须,但只起辅助作用,最多帮助过初审。真正影响“综评”录取的是高考成绩和学校检测成绩(校测)和实际的综合素质表现,而不是材料,更不是赛事就可以保证录取。
这个坑很迷惑人,就是因为高中生都要求填写“综评”系统,然后又有“综评”录取这个升学方式,好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好像“综评”系统/材料填写好了,“综评”录取就有把握了。
没搞清楚的家长,信进去了就觉得有操作空间。一旦有这个想法,离花冤枉钱就不远了。
就我自己经验和认知而言,高考是最公平的。在现在这么卷的情况下,除了某些天龙人,没有什么路子是可以轻松胜出,不看实力条件的。真要走捷径,逆天改命,我们知道的也有,但代价不可能这么低。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
坑二: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综评”录取的升学方式
高考升学的“综评”录取方式,有点类似中考升学的项目班,看上去好像是一类学校录取方式的统称,其实不同学校考察方式、录取要求还不一样。而且在四川招生的“综评”录取学校只有7所!
远低于一些省份,比如浙江、上海和山东等纳入“综评”录取的大学数量。我做了一个统计:
这7所大学你可以简单分为三类。即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为一类的中外合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为一类的以理工为主的新型科研型大学,以及以语言类为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没有一所四川本省的大学。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最前面提到的那家机构给家长承诺的,可以通过“综评”申报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大学就是一个笑话。
骗骗小白家长还好,稍有研究的家长,比如咱们壹牛的家长,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判断机构的专业性了。
坑三: “综评”录取的门槛其实都不低
虽然作为特殊类型招生方式的一种,“综评”录取政策要求的高考成绩分数线至少是特控线以上,看上去并不高。按今年四川高考特控线来说,只要物理类达到518分/103351位;历史类达到533分/28339位,就有可能被“综评”录取。(所以前面那家机构说的本科线以上就可以走“综评”,也是打胡乱说)
但如果你有去研究这些学校“综评”实际录取结果,你会发现,个个学校录取的最低高考分数都不低。
简单一句话,高考没个620分以上,建议不要考虑这三所学校的“综评”了。大多数要求在640分以上,而这最低的620,还是中外合作的,学费一年10W。
我们且不说“综评”录取时还要看校测,一会儿541模式一会儿631模式还有73模式等等,考察挺全面的。仅是最低录取分数这道门槛,就会卡掉很多人。前面包装得再好,系统和材料填写得天花乱坠,各种国一国二什么奖,在实力面前都经不起推敲。
更何况你我都知道,学校的招生官也知道,很多的材料(奖项)是怎么来的。之前曝光的原动力不就是做卖奖为主的吗?坑了多少家长啊。
现在回过来看,这些对高考升学有用吗?中考升学有用吗?现在初中的综评系统都不需要每年填了,可以等到后期一次性填写。就是里面有太多水分了,实际有经验的学校招生哪个不懂?
所以不要只看政策,还要看实际的经验;不要光听机构宣传,自己也要有判断。的确现在的升学方式、政策和实操经验需要系统学习,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精力实在顾不过来,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那就选择靠谱的,值得信任的。没错,比如壹牛,哈哈。
坑四:这是你要的规划还是机构要的规划?
这个坑可能是最隐蔽的了。
就像最前面那位掉坑的家长所表示的,家长来找专业机构做规划,就是希望基于孩子的现实(往往成绩比较尴尬),通过规划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甚至是“捡漏”、“低分逆袭”。不然谁愿意花几大W来做这个呢?
但,往往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这倒不是说“捡漏”、“低分逆袭”完全不可能。
其实“捡漏”、“低分逆袭”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说法,我更愿意称之为降分录取。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降分录取是说同样一个学校甚至同样一个专业,你可以低于人家的分数进去,但肯定不是同一种方式才行。比如强基计划,之前我们分享过680多分进清华的;比如中外合作,前面也为大家对比过,可以低于本部代码40分进211大学的;还有艺术体育类高考,可以低于统招几十甚至几百分进到同样大学,但专业肯定不同。等等。
你录取分数是低了,但你要么专业限制了,要么多花钱,比如中外合作;要么身份符合要求,比如西藏高考、专项计划,或者学科特别优秀,像前面讲的五大学科竞赛,可以保送。这些是有前提条件,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可能有便宜可占,只是如果这些符合你,那就可以相对其他人来说降分录取,或者叫加分。所以那不是“捡漏”,那是你生得好(高考身份),或者规划得好,或者志愿填报得好。所以我们经常说,“只要规划做得好,低分一样进名校”。
这个思路和一些机构以有操作空间为饵忽悠家长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这里有个重要前提,就是这种特殊类型升学也好,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也好,一定要符合你的升学规划,适合你。
比如艺术类高考,分是很低,但不喜欢就很痛苦。前面接到一个大学家长电话(咱们壹牛“小初高大研,全学段规划”的优势就在这里,有高年级家长经验教训可以学习),说当时是艺术类进的川大,620分的样子,但开学两个月想复读,气得家长吃不下饭;
比如强基计划,分数有优惠,我指导的一个孩子,640多就可以进东南大学物理专业,但专业有限制,最后娃娃选了香港的学校。
所以是因为规划适合,能接受其他方面付出的代价,才享受了降分录取的待遇;而不是为了享受降分录取的待遇,再去规划自己的升学,这种是本末倒置。看似差不多,但逻辑完全相反,前者是“因为规划而享受”,后者是“因为享受而规划”。
但很多机构是看到钱的份上来做规划,不管你实力够不够,需要不需要,一来就用全套规划、一站解决的名义把各种方式都给你打包进去,就像前面第二个家长分享的,7、8W包强基、包综评、包港澳、包中外合作。
但这些规划你都需要吗?都用得着吗?都适合你吗?
这是你要的规划吗?这是适合你的规划吗?
不加区分的,不建立在学生和家庭个性化情况基础上的所谓整体规划,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规划的本质,属于我讲过的过度规划,乱规划!
而且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我们正在服务的家庭,有些高一觉得要考虑的,高二高三可能就会放弃;反之也有原先排斥的,后面要考虑的。这几年环境变化很快啊。
我不是反对规划,恰恰相反我们非常重视规划,也建议升学家长,无论哪个年级,都早一点来做规划。但规划要满足三个本质的特点,而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个体以包装(卖奖)为目的的规划。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先做生涯测评,安排面谈,在了解的基础上重视规划,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类型升学,再看是不是需要花这个钱。
很多时候不见得一定要花钱,一定要参加比赛。这是我们擅长的。
附南科大2025年初审、校测以及最终录取人数统计表:
最后再给大家抛一个问题,和“综评”相关的。前面我们提到“综评”录取这种方式在全国不同省份招生院校数和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你觉得未来四川会保持现在的只有7所学校招生,还是会像江浙那边一样会扩大范围,把省内大学也纳入进来?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看法,有周年庆礼物相送哦。
来源:壹牛升学家长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