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建立和完善老促会基层工作机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6:40 1

摘要:为充分发挥老促会在推动老区振兴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湖北省沙洋县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老促会基层工作机制,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部门联动,有效整合资源,凝聚社会力量,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老促会在推动老区振兴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湖北省沙洋县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老促会基层工作机制,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部门联动,有效整合资源,凝聚社会力量,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沙洋县老促会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在政策宣传、产业扶持、文化振兴、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老促会搭台、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县级老促会高位推动。

沙洋县老促会设专职会长1名、副会长5名、秘书长1名,下设组工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确保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目前,县老促会已吸纳38家会员单位,涵盖农业、文旅、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例如,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老促会工作,为老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本地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入,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合作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沙洋县老促会会长陈卫国

镇级老促会全面覆盖。

沙洋县在14个镇区均设立了老促会,由镇区人大主席兼任会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镇级老促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围绕红色资源挖掘、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例如,曾集镇,老促会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革命历史故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五里铺镇,老促会结合当地农业产业优势,推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

双重管理强化责任。

沙洋县实行“当地党委政府+老促会”双重管理协调体制,镇区老促会定期向镇党委汇报工作,县老促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确保上下联动、高效运转。在双重管理协调体制下,老促会与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例如,在项目规划阶段,老促会积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确保项目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主动作为,老促会积极参与,党委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项目顺利落地。

▲沙洋县老促会召开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席会议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建立“三张清单”制度。

沙洋县老促会通过建立“三张清单”制度,实现精准服务。一是需求清单。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与老区群众面对面交流,梳理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例如,在纪山镇,群众反映道路条件较差,影响农产品运输,老促会将这一需求列入清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二是资源清单。整合会员单位和社会力量,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协调支持。例如,县老促会会员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帮助提高种植效益;金融机构为老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资金难题。三是项目清单。每年搜集整理一批重点帮扶项目,报县政府,县政府研判后,分发到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如红色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推广等精准施策,分类推进。2025年,沙洋县老促会提供的12个帮扶项目,被县政府列入重点推进目录,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

▲沙洋县纪山镇乡村公路

推行“1+N”结对帮扶。

沙洋县老促会推行“1+N”结对帮扶模式,即1个会员单位结对帮扶N个村(社区),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例如,会员单位县畜牧中心对口帮扶马良镇,发展汉江肉牛养殖业。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网商平台和本地大型超市及餐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通过结对帮扶,马良镇汉江肉牛养殖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沙洋县马良镇汉江肉牛养殖业基地

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沙洋县老促会协调县行政服务局开发“智慧云平台”,实现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源对接等功能线上办理,提高服务效率。平台设置了政策发布、项目申报、在线咨询等模块,老区群众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申报项目,咨询问题。例如,农户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农业补贴政策,了解申请条件和流程;村干部可以在平台上提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方便快捷。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的政务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聚焦重点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赋能文旅融合。

沙洋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老促会联合文旅部门,打造“红色研学 + 生态旅游”线路。修复革命遗址3处,对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丰富展览内容,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举办红色故事宣讲活动20余场,邀请老革命、党史专家等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沙洋县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沙洋县红色荆南纪念馆

产业扶持激活内生动力。

沙洋县老促会协调金融机构为老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扶持特色种养殖业。例如,在沈集镇,老促会帮助农户申请贷款,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同时,联合电商协会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农户拓宽销路。通过线上直播、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将沙洋县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4年,全县老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5%。

乡风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沙洋县老促会组织文艺部开展“送戏下乡”“红色电影展映”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每年组织文艺演出团队深入各村镇,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放映红色电影,让群众在观影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设立“老区好人”评选机制,弘扬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通过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向榜样学习,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沙洋县老促会红色艺术团送戏下乡活动

工作成效

组织活力显著增强。

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沙洋县老促会基层网络实现全覆盖,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老促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老促会,为老区发展贡献力量。

老区面貌持续改善。

沙洋县老促会累计协助实施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项目56个,惠及群众3.2万人。例如,拾回桥镇,老促会协调资金修建了10公里的乡村道路,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官垱镇,老促会帮助修建了水利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2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沙洋县老促会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省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个镇区获评“全市老区建设先进单位”。老促会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在周边地区得到了推广,为其他地区的老区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沙洋县老促会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支持,老促会才能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促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健全机制是关键抓手。

沙洋县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老促会工作长效推进。“三张清单”制度、“1+N”结对帮扶模式、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创新机制,为老促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群众参与是力量源泉。

沙洋县老促会注重激发老区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众的广泛参与,为老区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沙洋县老促会将继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会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探索“老促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深化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沙洋县老促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老区振兴贡献更大力量,让老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 沙洋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