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3 日 下午,站务员穆蓉霜正沿着候车区巡视,目光扫过座椅时,一个黑色斜挎包格外显眼 —— 它孤零零地靠在角落,显然是乘客匆忙间遗落的。穆蓉霜拿起包,拉开拉链确认物品:现金、证件、钥匙整齐摆放。她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将包交由站长登记保管,同时站在站台显眼位
秋分未至,白露已来
大连地铁1号线化身"地下暖流"
工作人员化身"秋日小太阳"
帮大姐找回重要背包
在站台上演"生死时速"
还在晚高峰重拾了孩子的录取通知书
这些闪着光的瞬间
让地铁成了移动的温暖补给站
谁说秋风不解意?
1号线的故事正把城市酿成桂花蜜!
暮色寻包:站台递出的 “定心丸”
9 月 3 日 下午,站务员穆蓉霜正沿着候车区巡视,目光扫过座椅时,一个黑色斜挎包格外显眼 —— 它孤零零地靠在角落,显然是乘客匆忙间遗落的。穆蓉霜拿起包,拉开拉链确认物品:现金、证件、钥匙整齐摆放。她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将包交由站长登记保管,同时站在站台显眼位置,留意着每一位面露焦急的乘客。十分钟后,满头大汗的刘女士匆匆跑来寻找斜挎包,穆蓉霜立刻迎上前,核对信息无误后,将完好无损的包递到刘女士手中。“太谢谢你了!这包要是丢了,我今天都不知道怎么回家!” 刘女士紧紧攥住穆蓉霜的手不肯松开......
生死时速:站台上的 “生命护航”
9月4日13时20分,千山路站的广播还在播报列车到站信息,13 号车门的开启却打破了站台的平静 —— 两名乘客架着一位面色惨白的老人艰难下车,老人额头渗满冷汗,嘴唇青紫,连站立都十分困难。“快!老人心脏不舒服,谁有速效救心丸?” 家属的呼喊带着哭腔,瞬间揪紧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听到呼喊后,正在附近引导客流的站务员们立刻冲上前,形成默契分工:一人蹲在老人身边轻声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一人迅速按下应急呼叫按钮,向站长汇报情况;还有人快步跑向值班室,取来应急担架。随后工作人员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清晰报出位置与老人状况。当老人被稳稳安置在担架上后,周围自发聚拢的乘客也纷纷后退,为救援留出通道。后续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无缝衔接,将老人平稳转运至救护车上。
警民同心:一小时的 “失物归位”
9月8日18时50分,河口站站务员张园园沿着 1 号线列车车厢逐一检查,在靠窗座位上发现了一个戴尔电脑包。拉开拉链的瞬间,她立刻意识到物品的重要性:除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包底还压着一份印着鲜红印章的录取通知书。“这可是孩子的‘大学入场券’,失主肯定急坏了!” 张园园心头一紧,抱着电脑包一路小跑至站长室,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并同时通知驻站民警。
此时失主小周还不知道自己将电脑包遗落在哪,于是焦急地报警求助。辖区派出所询问过小周的行程后,立刻联系到河口站驻站民警,听完事情经过后,民警发现这与刚刚车站上报的情况一致。19 时 50 分,小周在辖区民警的陪同下赶到河口站,看到完好无损的电脑包,这个年轻小伙红了眼眶:“以为找不回来了,太谢谢你们了!”小周连连鞠躬,感谢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
从姚家站的“暮色寻包”,到千山路站的 “生死救援”,再到河口站的 “警民协作”,三天时间里,地铁 1 号线的工作人员用平凡的举动诠释着 “让流动的家连接美好生活” 的使命。这些发生在地下空间的暖心故事,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市民的出行路。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