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20来架无人机,突破波兰和北约的立体式防空系统,扎入波兰境内的事实,虽未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但却在战略层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成为检验乌战各方立场、意图与底牌的试金石。然而,数轮博弈下来,国际吃瓜群众却惊奇地发现:无人机扎入的是波兰,但最疼的却是基辅。
这两天,20来架无人机,突破波兰和北约的立体式防空系统,扎入波兰境内的事实,虽未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但却在战略层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成为检验乌战各方立场、意图与底牌的试金石。然而,数轮博弈下来,国际吃瓜群众却惊奇地发现:无人机扎入的是波兰,但最疼的却是基辅。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原因则有如下三个:
首先,乌军无人机再袭击俄本土,更难动摇俄罗斯民众将乌战坚决打到底的意志力。由于乌军在正面战场上,根本无法抵挡俄军的凶猛进攻,因此,频繁利用无人机空袭,在俄本土搞破坏,以求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动荡,就成为了基辅反击克里姆林宫的杀招。虽然,俄罗斯是一个外部压力越大,对外反弹力就越大的民族,但毕竟乌克兰的无人机,已经让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受到了干扰,也就难免有一些人,对俄军的防空能力产生了抱怨之心。
然而,波兰在事先得到白俄罗斯方面的警告、已经升空战机并启动北约防空系统的背景下,仍然有无人机能够渗透波兰数百公里,这一事实,反向证明:即便是北约先进的防空体系,也难以有效拦截俄罗斯的无人机群。这种“双向失灵”的认知,即双方都无法完全保护本国领空,在俄罗斯内部,绝对会被解读为一种诡异的“公平”,甚至是一种技术上的均势。这足以在俄罗斯国内的舆论中,消解乌军无人机袭击的道德与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战争常态化”的社会心理,为克里姆林宫打长期消耗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其次,无人机扎心波兰,已经直接触发北约东翼国家的防空强化进程,这将让基辅成为战略上的间接牺牲者。无人机攻入波兰之后,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迅速借此向北约索要更多防空资源,包括爱国者系统、反无人机装备及增派兵力。然而,这些资源对于北约而言,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数的。因此,北约将之从战略资源池中调拨至波兰等北约东翼国家,绝对意味着本就捉襟见肘的对乌军援体系,将面临更严峻的分配抉择。
基辅最近一直在苦苦哀求的防空导弹系统,如今不得不与北约自身的安全需求竞争。所以,泽连斯基总统不得不明确指出:波兰无人机事件,可能是俄罗斯的诡计之一:通过展示对北约领土的潜在威胁,迫使北约优先保护自家门户,从而变相削弱对基辅的军援。而基辅的防空漏洞或将因此进一步扩大,在冬季来临之际面临更严峻的空中威胁。
最后,但也最为关键的则是:白宫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惊人的克制,暴露了其坚决避免与俄军直接对抗的战略底牌,应当会克制欧洲国家援乌时的冒险行动,基辅则很可能会因此失去其最渴望的雇佣兵及远程武器支持。在整个波兰无人机事件中,虽然美国国内突发的刺杀事件,冲淡了美国各方对北约领土被攻击的关注,但白宫及五角大楼所表现的克制,绝对体现了特朗普政府根本无意因此与俄罗斯走向战争边缘的战略底线。
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身处乌战外溢风险区的国家,例如立陶宛,现在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他们开始坚决否认事件是俄军故意所为,拒绝炒作升级到北约动武的地步——这种“春江水暖鸭先知”式的克制,绝非源于对俄军的信任,而是基于对白宫战略意图的清醒认知:既然乌战的操盘手依然不愿下场,自身更应避免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尽管北约东翼国家会借此加强自身防御,甚至会有更多的进攻手段出现,以确保对俄军的威慑,但在军援基辅时,欧洲却将克制派雇佣兵参战的冲动,甚至在提供远程打击武器时,也将更加审慎,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与俄军直接对抗的冒险举措。白宫已经在坚决从乌战中彻底脱身,欧洲再被吓住,那基辅可就只能是单独承担俄军凶猛的秋季攻势了。
总之,波兰无人机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欧洲的两难境地:想和俄军叫板玩大的,但北约这个靠山却倒了,因为,扎入波兰的无人机,已经证明,北约的领空,并不是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更不是摸不到的老虎屁股;但欧洲现在又退无可退了:乌战打成那个熊样,俄军都有无人机扎入波兰,若是让俄军占领乌克兰全境,又哪里会有欧洲的好果子吃?在欧洲的支持之下,基辅可是让俄军折损了数以十万计的兵员,克里姆林宫怎会轻易放下这种仇恨?
所以,在这一场多方博弈中,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基辅。其领空保护或因资源分流而更加薄弱,其追求军事胜利的终极愿景因欧洲的谨慎而愈发遥远,而其东部战场即将面临的俄军秋季攻势,却可能因这些战略环境的微妙变化而更加血腥与艰难。事件表明,战争已不再仅限于战场上的攻城略地,更延伸为一场复杂而残酷的战略消耗与心理博弈,而基辅,正独自承担着这场博弈中最沉重的代价。
来源:郭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