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车企而言,新车内饰的提前曝光不仅削弱了消费者的新鲜感,干扰了正常发布节奏,更可能因试验车与最终交付版本的差异引发公众误解,甚至导致品牌声誉受损。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一款未上市车型的谍照很可能意味着商业机密的泄露与巨大市场价值的流失。
2023年7月,问界M9尚未发布就遭遇了“谍照风波”,最终经由司法裁判,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商业秘密保护实战课。
2023年7月11日,一段拍摄于赛力斯厂区内部的问界M9视频在网络平台悄然传播,迅速引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高度关注。
这些由非官方流出的所谓“谍照”,清晰展示了该车未公开的内饰设计,包括门板、方向盘、副仪表台及空调系统等细节。
对车企而言,新车内饰的提前曝光不仅削弱了消费者的新鲜感,干扰了正常发布节奏,更可能因试验车与最终交付版本的差异引发公众误解,甚至导致品牌声誉受损。
事发后,赛力斯公司迅速行动,一方面要求平台下架视频,另一方面追溯信息来源。经核查,视频发布者陈某曾于7月6日潜入厂区对问界M9进行偷拍。
被工作人员发现后,他虽当面删除拍摄内容,却回家后利用手机数据恢复功能重新获取视频素材,配以“独家一手”“应有尽有”等煽动性文案公开发布,试图吸引流量与关注。
尽管陈某辩称所拍内容与已上市车型内饰相似、“未涉及核心技术”,且主张企业“未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法院经审理并未支持其主张。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在审理中明确指出,法律并不要求权利人采取超出合理预期的保密手段,只要其措施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防范信息泄露,即应视为尽到保密义务。
在该案中,赛力斯实施封闭厂区管理、对试验车覆盖伪装车衣,这些措施已符合商业秘密保护的基本要求。
法院进一步认定,陈某明知其行为不当,却利用厂区临时通道潜入限制区域,故意拍摄并恢复已删内容发布网络,该行为明显具备不正当性和主观恶意。
2024年1月13日,法院作出判决,判定陈某构成商业秘密侵权,须向赛力斯公司赔偿25万余元。陈某在法官释法后予以认可,并迅速履行赔偿义务。
该判决不仅个案正义得以实现,更体现出司法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商业竞争中所形成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
今年5月,赛力斯公司在致法院的感谢信中写道:“法院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了稳定环境,充分彰显了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导向。”
该案“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在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的背景下,该判决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法律明确鼓励民营经济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并规定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
该案中司法机构依法确认未上市新车内饰设计属于商业秘密,严厉惩治“通过恢复已删数据”的新型侵权手段,显示出法律在应对技术迭代中侵权形态不断翻新时的适应性与权威性。
该案也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无论是出于个人喜好、好奇还是炫耀心理,任何人都不得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博取关注。
企业也需进一步强化内部保密管理,在开放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只有各方共同尊重创新成果,维护公平竞争,才能真正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