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阳同学课余时间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游戏视频,有个陌生人突然发来好友申请,称自己可以通过渠道“7折购买”游戏皮肤。小阳便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账350元。转账完成后,对方瞬间消失,并把小阳拉进了黑名单。
“熊孩子”总是思路清奇
居家上网课期间
各位家长的血压还正常吗?
要是遇到“摸鱼”“网瘾”的
咱当父母的就更要当心了!
网络世界太复杂
一不留神
孩子就可能踩到骗子的陷阱!
♦ 购买“游戏皮肤”被骗
小阳同学课余时间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游戏视频,有个陌生人突然发来好友申请,称自己可以通过渠道“7折购买”游戏皮肤。小阳便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账350元。转账完成后,对方瞬间消失,并把小阳拉进了黑名单。
♦ 购买“作业答案”被骗
潇潇同学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做作业期间,添加了一名“出售作业答案”的陌生网友,偷偷通过妈妈的微信扫码转账,累计被骗近3000元。
♦ 落入“充值返利”陷阱
小宋同学在网课间隙看到“充值10倍返利”的广告,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使用爸爸的手机付款后并未到账,对方又称需要充值满一定金额才能全额返现,引诱小宋继续扫码支付,累计付款10次,被骗金额近16万元。
一个不留神
就让骗子钻了空子
各位家长一定要
注重引导教育,切勿撒手放养
让孩子们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
能够保持清醒与判断力
小贴士
1.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叮嘱孩子不看、不理、不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不要贪图小便宜,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适当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除了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外,对于孩子课余时间休闲娱乐的游戏、社交软件等进行适当管控,引导孩子正确上网、适度娱乐、理性消费。
4.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千万不要隐藏在心里。
当然,除了孩子外
咱当家长的也要小心提防
冒充班主任发布虚假收费信息
冒充辅导讲师收取补课费用等
诈骗套路
凡是收到涉及转账、付款的消息
咱都得擦亮双眼、仔细分辨
确认信息来源属实后
再交钱也不迟啊~
来源丨房山警方在线
编辑丨李馨亚 刘元贞
审核丨任瑛 赵文斌
来源:房山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