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并非二选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6:16 1

摘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连用三个“一定”表达自己的愤怒,明确会通过法律手段起诉老罗。双方一个信誓旦旦的声明“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一个悬赏十万征集西贝预制菜的线索。

当罗永浩在微博上怒斥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时,恐怕也没料到,这场吐槽会演变成一场“语义学”之争。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连用三个“一定”表达自己的愤怒,明确会通过法律手段起诉老罗。双方一个信誓旦旦的声明“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一个悬赏十万征集西贝预制菜的线索。

但令双方尴尬的是,此事的发展大概率会回到对预制菜的定义上。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明确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特别指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被纳入预制菜范围”。

这也就是说,只是把食材洗净切好冷藏,等到顾客点菜再下锅烹饪加热,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预制菜。再通俗一点说,只要没有提前加热或熟制,就不算预制菜。

这也是为什么,西贝老板贾国龙疾呼:“预加工不是预制菜!预制是提前加工,而预制菜是提前把它做成成品”。

争议的焦点进一步细化,可能聚集在:把一道菜中的部分材料预制加热成熟,这道菜作为一个整体算不算预制菜?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些提前做好的“料理包”,也应是预制菜。但在目前在政策和法律的定义里,还比较模糊。法院最终可能会参照现行政策,认定西贝使用中央厨房半成品的行为不违反预制菜标注规定,但这并不能消解消费者的被欺骗感。

罗永浩悬赏十万元征集证据的行为,本质上是在挑战一种行业潜规则;而西贝开放后厨的应对之策,则更像一场应激反应下的公关策略。只是既然如此,不妨就做成透明厨房,将开放后厨长期化、制度化。

也许,老罗会输掉官司,但最终会赢得舆论乃至经济上的胜利。区区十万元,可以买来很多人想用钱买都买不来的东西。

对于网红公众人物罗永浩来说,尤其他现在的身份还是一位直播带货的网红,流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以及时不时在舆论场的曝光,十分重要。从经营带货生意的逻辑来讲,这无可厚非,也是长期人设巩固、日常软性营销的一环。

敢说敢打,一直以来也是罗氏风格的主要部分,这也是他的粉丝基础。

被老罗怼过的名人和企业有很多,也不差西贝一个。不管西贝的菜品是否在法庭上被定义为预制菜,老罗都会赢得舆论支持的大多数。

至于西贝老板说的,罗永浩一行刚吃完时,服务员问怎么样,他们回答挺好,然后一个小时后,罗永浩便发文控诉了。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其实也不那么难理解。毕竟,当面客气也是很多人的习惯,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哪怕难吃或者感到恶心,很多人也不太会当场发飙。

有人说,老罗可能存在故意炒作的嫌疑。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但正如预制菜的模棱两可一样,营销炒作同样可以是中性的、模糊的、不违反政策和法规的。

只是希望,在这样的热搜和情绪促进下,预制菜的定义及信息公开,能够更加清晰、更加贴近消费者感受。这算是这场吵闹中,真正的公共价值吧。

来源:爱就对了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