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辞职传闻闹了几个月之后,石破茂到底还是扛不住各方压力,在9月7日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也意味着日本首相之位即将换人。
在舆论场合中,目前呼声最高的两名新首相人选,分别是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
这两人都是日本右翼典型代表,而且一个比一个极端、魔怔。
如果真让这两人上台,并且他们在上台之后,依旧按照他们此前表现出的态度行事,日本恐怕会开始爆冲。
以现在的国际局势,一旦日本真的爆冲起来,结果只会是遭到清算。
唯一的悬念仅在于,极右翼主导下的日本是会先突破中国底线,被中国新仇旧账一起算,还是先因为“日本优先”与“美国优先”起冲突,被美国收拾。
日本自己也不是不清楚,摆在面前的是一条绝路。
但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他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尽可能走得慢一点,期望能拖到中美竞争尘埃落定,再向胜利一方滑跪求饶。
裹挟向右
如今,提起日本的政治氛围,所有人都会觉得是右翼当道,痛恨日本丝毫没有对二战进行反省。
殊不知在二战结束之初,日本国内其实是有过反省浪潮的。
然而,如果一个人真正认真反省了军国主义的错误,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就会倾向于左翼。
当时的美国正对苏联发起冷战,意识形态之争也是冷战的重要一环,哪里可能放任自己驻军改造的日本走左翼道路投共?
为了确保对日本的控制,美国一边对日共进行打压迫害,一边与发起二战的日本军国主义战犯进行了勾兑。
美国不再追究这些战犯的历史罪责,而这些战犯被放过之后,则要利用自身在日本的势力,帮助美国更好地掌控日本。
只要配合美国就能逃脱清算重回高位,日本右翼战犯自然不会不答应。
于是,在美国的组织下,全日本所有的右翼力量共同组建了一个大篷车政党,也就是今天的雄霸日本政坛的自由民主党。
这并不代表日本右翼有多么团结一致,而是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超级大联合,日本右翼才能借助左翼的分裂,获得相对多数席位,进而主政日本。
获得了执政地位之后,这些右翼在按照美国的意愿,加深日本与美国绑定的同时,自然也要尽量为自身抹平隐患。
毕竟,如果不能改变民众对二战的历史认知,他们推行政策的社会助力严重不说,万一哪天被揪着战犯历史清算就惨了。
为了自保,日本右翼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精力,用于篡改侵略历史,对外传播虚假的历史叙事。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在日本之外,还有当地的本土历史叙事为对冲,在日本国内却迅速盛行起来。
因为那些认识到日本犯过错误的日本左翼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被报复的担忧,想要淡化这段历史,希望当这段历史不存在,故而助长了虚假历史的传播。
可日本年轻一代不知道日本犯过什么错,却能感受到雅尔塔体系对日本的清算压制,自然会心生不满,进而渴望突破限制,政治立场愈发右转,甚至出现了军国主义复兴的倾向。
美国自恃有能力按住日本,丝毫不将日本的变化放在心上,甚至为了打压中国的崛起,在日本后面推了一把。
转向不能
就这样,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在小泉纯一郎任首相期间,正式开始冲击《和平宪法》,通过一系列法案、修正案,给日本的军事力量松绑。
2004年,日本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名,派出600名自卫队员前往伊拉克战区,标志着日本再军事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不过,当时日本国内还有不少人是记得二战真实历史的,这些人对日本的发展趋势感到了不安,再加上注意到了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试图推动日本转向。
于是,就在日本向伊拉克派出维和部队后不久,小泉纯一郎就遭到了在野党和党内反对派的集火攻击,民众支持率也迅速下降。
小泉扛了一年多,最终还是只能黯然下台。
接替小泉的安倍晋三,今天给人的印象是个热衷拜鬼的右翼,但他在第一个首相任期的表现却与人们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
2006年的首相竞选当中,安倍就是以“不参拜靖国神社”为口号参选,最终赢得了选举。
上任之后,安倍更是一改日本首相首访美国的传统,将首次访问定在了中国,并在访问期间与中国达成了一系列合作。
问题在于,美国一直将中国作为重点盯防对象,如何肯眼睁睁地看着被自己预设为反华前线的日本跑去和中国接近?
在美国的干预下,安倍内阁很快爆出丑闻,没过多久就垮台了。
此时的日本尚且不想放弃,又先后选上了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福田康夫、为日本侵华道歉、在韩国抗日烈士墓下跪的鸠山由纪夫和曾向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敬献花篮的菅直人。
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上台后不久因内阁丑闻引发政治危机,干上一年左右就只能辞职下野。
久而久之,日本也意识到,美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去接近中国。
此时,中国崛起的势头已经越发明显,就连美国都感受到了压力,开始高喊重返亚太。
日本更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样和中国有旧仇未清的国家,要是真的按美国的意愿去抗中,未来恐怕会死的很惨。
无奈之下,日本开始玩起了抽象操作,一边口头上各种叫嚣反华,让美国安心;一边把经济和中国绑定,通过经济合作对中国示好。
陷入绝境
一开始,在日本国内,记得二战真正历史的人还比较多,大家对于反华仅限口头心里有数,不会真的因为宣传口号影响与中国的合作。
而中国方面,由于实力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依旧以韬光养晦为主,拿到了实惠也不会太计较日本的口头宣传。
日本的这套操作还算能玩得转。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国内的明白人逐渐老去,新生代都是受着错误历史教育长大,有不少已经投了极右翼。
在这些人的鼓噪之下,日本国内环境逐渐走向失控。
不过,比起国际环境的恶化,国内失控对日本的影响,都可以说是根本不算什么了。
中国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渐渐到了需要树立自己的国际威信的时候,过去日本用经济合作安抚中国的手段越来越不起效。
与此同时,美国因为自身在面对中国时的优势不断缩小而倍感焦虑,为了维持自身霸权,对盟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益激烈的中美竞争挤压之下,日本之前那套两边讨好的把戏越来越不起作用。
虽然日子越来越难过,日本的实干派到底深刻的明白,美国还是中国,都是日本无论如何得罪不起的,哪怕是两头受气,也只能继续努力试图在中美当中端水。
但随着国内经济因中美的共同挤压而不断恶化,日本民众感受到生活质量下降,压力倍增,自然会对政府产生不满。
这种不满叠加上日本社会的右翼氛围,自然很容易导致极右翼的兴起。
2024年岸田文雄下野后,日本高市早苗这个日本极右翼代表就有很高的上台呼声,只不过自民党内部到底还是有不少明白人。
在这些人的操作下,原本被多个派阀排挤的本土务实派石破茂当选了自民党总裁,随后成为新任日本首相。
但面对日益强势的中国,和因发展停滞国内矛盾爆发,试图收割中国不成选择转头收割盟友的美国,石破茂再怎么想维护日本利益,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决不了日本的问题,石破茂的支持不出意外地迅速下滑,加之自民党内部本就有不少人对石破茂不满,没了民意支持的石破茂很快遭遇了逼宫。
在日本首相这个位置上受够了夹板气的石破茂干脆顺水推舟,借势辞职下野,等着看其他人能有什么本事给日本谋到更好的出路。
如果各方都做不到,石破茂就可以再度出来参选,到了那个时候,至少他面临的国内压力会小得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在日本民间右翼情绪日渐极化的今天,日本高层中那些知道真实历史的理智人还能弹压极右翼多久,能不能等到中美竞争分出胜负。
若是弹压不住,日本说不定就要重现二战故事,只不过这一次,日本的战败一定会更加迅速,下场也会更加凄惨。
来源:历史微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