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一件卫衣7000块,3天培训收费5000!”
“打着免费演出的旗号卖景区门票。”
“老艺术家也沦陷了?”
2023年,一张彩排照片意外将歌唱家阎维文推上风口浪尖。
照片中他穿着一件看似普通的卫衣。
被眼尖网友发现是价值近7000元的奢侈品。
后续他又被扒出曾创办天价大师班。
平均一天的学费就要将近2000元。
一时间,各种质疑之声扑面而来。
“为老不尊”“捞钱没底线”,瞬间让老艺术家跌落神坛。
面对网上的言论,阎维文从未回应。
可两年后,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却让当年骂过他的人纷纷“脸红”。
当68岁的他被官媒点名表扬。
当李双江的话全都应验。
这一次,阎维文的良苦用心,终于被网友看见了!
2025年8月,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上,67岁的阎维文一身军装。
嗓音依然刚劲有力,为台下观众深情演唱《小白杨》《母亲》等经典曲目。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演唱会门票免费。
只要参与抽奖就有机会获得现场观看资格。
然而,这场演唱会最初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部分网友认为需先购买景区门票才能抽演唱会门票的操作“实为捞金”。
更有消息称该演唱会有企业冠名,商业气息浓厚。
嘲讽阎维文“两面派”“假慈善”“吃相难看”。
就在争议沸沸扬扬之时。
2025年9月11日。
《人民日报》突然发表了阎维文的文章《工夫在诗外》,震撼全网。
阎维文质朴的话语也瞬间感动了无数网友。
短短一篇文章。
让人们看到了这位老艺术家的热血、担当以及对民族声乐传承的深切关怀。
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阎维文此前遭受的争议。
2020年,一则关于声乐培训的招生信息悄然引发波澜。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主办的声乐研修班虽然仅设三天课程。
但学费标准定在4500至5000元之间。
有热心网友算了一笔账。
若按每期百名学员计算,三日课程的总收入预计可达45万元。
这一数字让不少人提出疑问。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员究竟能获得怎样的学习成效?
这是否纯粹是一场商业运作?
时隔三年,又一张排练现场的照片将阎维文再次推至舆论中心。
照片中,这位一向以质朴军人形象深入人心的艺术家。
却身着一件市场估价约7000元的奢侈品牌卫衣。
一时间,各种议论纷至沓来。
许多人表示难以理解这位一直保持朴实形象的老艺术家为何会选择如此昂贵的服饰。
可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
阎维文却从没正面回应。
直到这次人民日报点名引发关注。
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这位老艺术家光鲜背后的困境。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这首传唱了40年的经典,如今正是歌唱家阎维文艺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出身于山西平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从小就喜欢音乐,经常一个人在金黄的麦田里对着大地纵情歌唱。
1972年,15岁的阎维文加入山西省军区歌舞团,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84年,他凭借《小白杨》一举成名。
此后,阎维文便频频亮相春晚和各类演出。
由他演唱的《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说句心里话》等歌曲。
都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
可即便已经成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人民群众。
在阎维文的艺术生涯里。
“舞台” 从来不是只有演播厅。
更多时候,是高原哨所旁被风雪吹红的脸颊。
是海岛礁堡边拍打着礁石的海浪。
是灾难来临时一片狼藉的救灾前线。
也正因如此,全军官兵都亲切地称他为 “战士歌唱家”。
这个称呼里,藏着对他的敬意,藏着对他歌声的认可。
更藏着他与官兵们心与心的联结。
而他这一辈子的坚持。
也完美诠释了好友李双江那句 “永远为百姓歌唱” 的承诺。
可就在他最火的时候,一则噩耗却从家中传来。
1988年,阎维文正在准备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
还不到30岁的妻子刘卫星却被查出了乳腺癌。
听到消息后,他毫不犹豫打算弃赛去照顾妻子。
但妻子却苦苦哀求他回去比赛。
那一年阎维文在比赛中荣获金奖。
但没能陪伴妻子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此后,妻子的癌症两次复发,阎维文都坚持陪在妻子身边。
可有情饮水饱只能是小说故事里的桥段。
为了筹措巨额的医疗费用。
阎维文不得不四处奔波演出。
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名声开设研修班。
真相大白之时,舆论瞬间逆转。
再看如今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的高光时刻。
阎维文的坚守终于被看见。
即便年过六旬,仍坚持每年深入基层演出超百场。
从边疆哨所到贫困山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歌声。
对比另一位同量级歌唱家李双江,两人的口碑差异引人深思。
李双江晚年因儿子李天一事件形象一落千丈。
即便后来尝试复出,也始终难以获得公众原谅。
而阎维文始终坚守艺术初心,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
践行着 “人民艺术家” 的使命。
细究两人口碑差异的根源,或许在于对 “艺术家” 身份的不同理解。
李双江为了儿子,年过八旬还在坚持演出。
日常生活中,也总端着艺术家的架子。
早年在访谈节目上,还仗着自己入伍的时间长。
半开玩笑地嘲讽阎维文、蔡国庆等人是“新兵蛋子”。
可阎维文却一直把自己的定位放在“普通演员”上。
不仅自己生活低调,把女儿也教育的非常好。
1983 年,阎维文迎来女儿阎晶晶。
在艺术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她,自小独立有主见。
高中毕业时,怀揣设计梦想,她远赴加拿大求学。
毕业后,凭借出色能力,阎晶晶收到多家国外知名设计机构邀约。
面对高薪与前景,她却毅然回国。
这一选择,既源于她想将国外设计理念与国内文化融合、创作出更有温度作品的追求。
也饱含她对家庭的眷恋。
2008年,当李双江儿子李天一还在学校当小霸王的时候。
阎维文的女儿已经与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之子李禾禾修成了正果。
坊间传言,两人因歌手谭晶的牵线而相识。
当时李禾禾也刚从哈佛硕士毕业,正是前途无量的学霸兼IT精英。
而阎晶晶也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设计师。
两人不论是颜值、学历还是家世都相当合适。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也非常稳定,如今已经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2022年2月,阎维文还带着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在央视少儿春晚上惊喜亮相。
祖孙三人一起唱响了姥爷的成名曲“小白杨”。
如今,李双江已经因为儿子曾经的错误逐渐从观众视线中消失。
而68岁的阎维文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他说:“只要观众还愿意听,我就会一直唱下去。”
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出了一位老艺术家最朴素的追求。
他不仅自己演唱,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歌手。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他正在为中国音乐事业培养接班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更多像阎维文这样的艺术家。
他们不追逐流量,不沉迷名利,只用作品说话,用行动证明。
艺术可以有温度,艺术家可以有担当。
《人民日报》的点名表扬,不仅是对阎维文个人的肯定。
更是对整个文艺界的期许。
它提醒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
唯有坚守初心、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唯有德艺双馨、心怀敬畏,才能赢得观众的长久尊重。
从被误解到被肯定,阎维文的经历告诉我们。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真诚永远不会被辜负。
愿更多文艺工作者能以阎维文为榜样,坚守艺术初心,担当社会责任。
用优秀的作品传递正能量,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歌唱家阎维文人民日报撰文:工夫在诗外.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9-11
歌唱家阎维文回家乡平遥举办从艺55周年演唱会.中国新闻网.2025-08-06
60岁阎维文携夫人现身 陪伴妻子抗癌30年.中国青年网. 2017-04-20
来源:今娱良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