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制菜”标准的模糊空间,给舆论场留下了操作空间。这场风波,表面上是消费者与餐饮品牌的较量,实质上是大V影响力与品牌话语权的冲突。在西贝事件中,罗永浩是自带放大镜的超级消费者,也是擅长引爆舆论的商业秩序挑战者。互联网赋予的响应速度和传播效率,让他足以瞬间穿透并
【#每经热评# | #贾国龙大战罗永浩欲辨输赢先定标准# 】“预制菜”标准的模糊空间,给舆论场留下了操作空间。这场风波,表面上是消费者与餐饮品牌的较量,实质上是大V影响力与品牌话语权的冲突。在西贝事件中,罗永浩是自带放大镜的超级消费者,也是擅长引爆舆论的商业秩序挑战者。互联网赋予的响应速度和传播效率,让他足以瞬间穿透并扰动一个大型企业的品牌声誉场,并且很容易就站上道德制高点。比如,他宣称这件事不管官司结果怎么样,“都会客观上对中国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是相关的立法,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他还在微博号召和征集对西贝预制菜的举报,给出10万元的重赏,表示“只是为了餐饮行业的消费者知情权”。当罗永浩时刻宣称代表消费者权益,就将品牌推到了消费者对立面。而这种极端表达,又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追捧。显然,罗永浩自己并没有证据认定所吃的西贝菜是“预制菜”。所以,他还需要重金悬赏。但他认定预制菜的标准又在哪里?谁来认定他的悬赏结果?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西贝选择将问题拉回法律战场,试图通过“起诉”这一动作来重新设定博弈规则,让法律来给出“预制菜”标准。这可能也是这场风波值得期待的价值。(每日经济新闻,泽塔)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