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活起来”!看青岛这所学校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探索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青岛启润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其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珍梅 高雅洁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青岛启润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其九年一贯制的“地利”优势,在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探索。学校初中部的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学科老师下来担任4-6年级的科学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实验等方式,构建小学科学教学新样态。

好玩、有料!

这样的科学课没人不爱

“高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先灭”……12月20日上午,在青岛启润实验学校的一间化学实验室,五年级3班的学生观察完实验现象后,争相阐述实验结果。这是该班的一节科学实验课,课堂内容为《小蜡烛大道理》。

课堂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老师的规范指导下,将两根高矮不同的蜡烛点燃,间隔1厘米排放。蜡烛充分燃烧后,学生将一个烧杯盖住两根燃烧的蜡烛,随后观察哪根蜡烛先熄灭。在得出结论后,执教老师周文伟继续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这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而刚刚老师做的实验是矮的蜡烛先熄灭?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过后,学生们积极举手,跃跃欲试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周文伟再进行补充和总结。就这样,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燃烧的条件、燃烧释放的物质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水等气体的化学性质被学生轻松掌握,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科学素养。

同样在五年级2班,一堂有关地震知识的科学课,也在别开生面地展开着。执教老师李岚以地球母亲的前世今生为引题,通过生动的动画、模拟实验、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入地震的基本概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理论及危害等科学知识。同学们还将携带的毛巾叠放在一起,通过挤压直观感受褶皱的形成。除了理论讲解外,课上,老师还设置了模拟地震演练环节。随着警报声的响起,学生们迅速反应,按照事先学习的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知识,有序地躲到课桌下、墙角旁等安全区域,双手护住头部,模拟地震发生时的避险动作。演练结束后,老师们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再次强调了地震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这是青岛启润实验学校小学科学课的真实课堂现场。“科学课太有趣了,我们感觉在玩,但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我每周都非常期待科学课。”课后,同学们兴奋地说。

贯通衔接跨学科融合

构建小学科学教学新样态

当天,在启润实验学校3-6年级的科学课上,每一堂课都各具特色、轻松有趣。如三年级1班的刘娟老师,通过创设“感受小水滴旅途的奇妙”这一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水的三态变化等科学知识;三年级2班赵妮老师,则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故事,讲述大部分生物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让同学们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四年级2班王兆地老师让学生通过课本剧+实验的方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六年级2班高愉涵 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学习使用显微镜,并通过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菌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很多内容与初中的物理、生物、化学知识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利用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做好课程的贯通与衔接,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学课程。”启润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生处主任周文伟介绍,目前,学校4-6年级的科学课均由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专业老师来上,但老师们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前移,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教材为依托,不断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科学实验等方式,打造丰富有趣的小学科学教育。

周文伟以他当天教授的《小蜡烛大道理》为例。他说,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涉及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但通过这次科学课上的小实验,相当于向五年级的孩子渗透了化学启蒙教育,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推进一贯制课程

助力学生螺旋式成长

除了独具特色的科学课程,学校立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将六年级学生纳入初中部管理,小初语数英教师开展跨学段教学研究活动,打通学段界限,对衔接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例如学校在六年级上册开展《朝花夕拾》导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将英语音标学习和话题式学习向五、六年级渗透。

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校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其中,校训课程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校训,融入国家课程,强化基础学科教育。双跨课程通过跨学科、跨学段的课程设计,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知识融合。融合课程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设计综合性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共育课程通过家校共育、校社共育等,形成教育合力。创新课程包括未来之星课程、未来科学家课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自选课程提供多样化的社团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校通过“螺旋课程”立体结构,实现学生的螺旋式成长。从一二年级到七年级,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学生持续进步。同时,学校注重九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建设,保持课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学生提供稳定而有序的学习环境。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