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澳大利亚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纪录。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合作伙伴,但合作机遇依然广阔。澳大利亚参展服贸会充分说明,澳大利亚正在全面重返中国市场。”9月10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在服贸会致辞视频中的这段发言,引起了全场的掌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今年澳大利亚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纪录。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合作伙伴,但合作机遇依然广阔。澳大利亚参展服贸会充分说明,澳大利亚正在全面重返中国市场。”9月10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在服贸会致辞视频中的这段发言,引起了全场的掌声。
中澳关系一度波折不断。然而,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雨飘摇之际,中国却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切实行动,链接起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为国际贸易保驾护航。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服贸会开幕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
回首习近平主席2019年以来七次向服贸会致贺信或在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一以贯之;回望十三年服贸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新机遇。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拓展区域经济合作,并依托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平台,持续简化通关流程、落实税费优惠,为外贸企业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安永间接税服务合伙人岳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进一步扩大合作
当前,中国经济的重心正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随着中国持续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竞争力日益提升。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国服务出口19983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25798.6亿元,同比增长3.3%。
在此背景下,服贸会为各国企业积极融入中国服务大市场持续提供新机遇。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本届服贸会吸引了54个国家、21家国际组织设展办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近50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本届服贸会国际参与度高,也体现各国企业希望通过服贸会破解当前国际经贸困局、寻求新商机的期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庄芮表示。
“澳大利亚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互利经济关系,服贸会是我们推进这一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服务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中澳经贸关系,更好地把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与中国的产业规模优势相结合,推动两国经济共同繁荣。”作为主宾国代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在服贸会开幕式上表示。
在澳大利亚国家馆,其旅游大使——袋鼠Ruby吸引了不少人打卡拍照。此次服贸会上,澳大利亚首次担任服贸会主宾国,近60家机构和企业组成了澳大利亚参展服贸会以来最大规模的展团。
“中澳服务贸易合作在过去逾十年来成果丰硕,切实惠及两国经济发展与民众福祉。我们非常荣幸能连续第二年参与服贸会,并在墨尔本办公室支持举办服贸会首次海外分会场活动。今年正值《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十周年,该协定自2015年生效以来,通过开放市场准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深化民间交流,为中澳双边贸易关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两国带来显著而长远的共同繁荣。”澳大利亚国家使团成员之一,澳洲会计师公会会长兼董事会主席、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戴宾图(Dale Pinto)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量的近1/3。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对华货物与服务出口达2127亿澳元(1澳元约合4.71元人民币),其中服务贸易增长42.3%。
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在跨国企业看来,中国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尤其是在诸如高端制造业、绿色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戴宾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澳大利亚珍澳奶粉今年首次参展服贸会,珍澳奶粉首席执行官董未珍说:“我们相信,这次只是开始,未来有无限想象的可能。”
受益的企业不仅是澳大利亚。
据了解,乘着中国发展的东风,空客在中国运营的飞机数量从几十架增长到2300多架。空客中国副总裁赵辰介绍,到2044年,中国新客机总需求预计为9570架。维修、培训、飞行运营支援、升级改装等高端服务业,让空客在中国不断持续性发展。
GE医疗也携十余款国产高端影像设备及数实融合创新解决方案参展,其中,产自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核医学精准影像方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新成果——PET/CT设备Max Elite+首次发布并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
在戴宾图看来,随着中国不断优化政策,以积极的态度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中国,比如,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被缩减至仅106项,而过去清单上的项目要多得多。
“由于全球各国都面临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更多跨国企业会寻求开拓新市场,而多元化正是应对这些风险的一种策略。中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和环境。”戴宾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挑战也依然存在。岳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影响已远超欧盟边境,正在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绿色化”“可追溯化”深度发展。
当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88万亿元,增长4.3%,占外贸总值的13.1%。短期来看,尚未做好准备的企业或将受到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该法案将倒逼中国相关产业链加快升级,推动企业建立更透明绿色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中国企业逐步适应并积极回应EUDR等国际绿色法规,其供应链透明度和合规能力不断提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欧盟市场,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绿色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更是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抢占全球绿色贸易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此外,这也为中国的数字溯源技术、绿色认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总体来看,中国贸易环境正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岳蕾表示。
在她看来,企业通过主动布局绿色供应链战略,不仅能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还能在全球绿色经济新格局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增长与价值提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