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口文化”主要是指西口地区原生的、最具特色、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在走西口浪潮影响下形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以及口里口外人们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文化现象。对“西口文化”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
“西口文化”主要是指西口地区原生的、最具特色、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在走西口浪潮影响下形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以及口里口外人们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文化现象。对“西口文化”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
西口文化的产生体现了清代以来开发边疆、稳定国土、缓解人地矛盾的历史内容,具有进步性。清至乾隆时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内地人地矛盾突出,形成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三大移民活动。从清前期开始,继承明后期以来口里口外的“走西口”移民活动,逐步由零星走向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长,涉及地域广,这对于清政权巩固西北、东北边陲之地,充实地广人稀、面临外侵势力威胁的北部边疆地区,以及缓解内地人地矛盾、因饥荒灾害而引发的阶级矛盾,客观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西口文化体现了多民族密切交流、多种文化融汇衍生的历史传统。随着源源不断走西口的人流、物流,是越来越多的中原文化的北进,是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与蒙古族为代表的游牧文化的密切结合,是农牧经济的互补互利,连结成难以割舍的整体。这一经济基础所决定,最终形成两种文化融合互补、互为一个整体的多元文化、结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因此也可以说,西口文化是汉、蒙、回等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这是西口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
西口文化是移民文化的典型。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群体和不同方向的移民活动几乎贯穿始终,使各地的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起来,从而把整个中华大地连为一个整体。这个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大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广阔范围内持续了几百年的“走西口”,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典型,所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以晋商为代表的西口精神是西口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走西口”群体的构成虽然有很多成分,但其主体是从事商业交换和贸易的晋商。晋商在自己长期实践中摸索积累并行之有效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特别是他们的创业精神是重要的原因。许多研究晋商和西口文化的专家、对晋商为代表的西口精神作了许多有益的概括,这是当时条件下商业道德典范,对维系“走西口”的历史潮流和西口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光彩。
“走西口”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西口”是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移民活动,他们又是民间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至今广泛流传于晋陕蒙地区的二人台、爬山调、漫瀚调等民歌山曲,以及歌舞、说唱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还有服饰、饮食、方言、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民风民俗,都构成了与走西口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成为这一地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资源。(文章节选自《西口文化》2010年第1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一家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