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罗永浩在社媒发文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其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贵。西贝方面则表示,牛大骨是每天现煮,莜面也是现场手搓,不存在预制。一时间,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9月11日 澎湃新闻)
□邓宇辰(重庆大学)
近日,罗永浩在社媒发文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其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贵。西贝方面则表示,牛大骨是每天现煮,莜面也是现场手搓,不存在预制。一时间,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9月11日 澎湃新闻)
这场舆论的核心争议点在于“预制菜”。对于广大受众来讲,关心的有两个问题,是不是?贵不贵?关于是不是预制菜的问题,众说纷纭。站在食客的角度,不少网友表示“口感其实挺预制菜的”“没有锅气”;而西贝官方则表示其属于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仍然是原料,而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后再加热食用,指出预加工和预制菜是两回事。按照《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关于预制菜范围的规定,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馒头、糕点等。食客评价的预制和规定上不属于预制菜产生对抗,西贝卖的到底是不是预制菜,目前确实难以下定论,但贵不贵这个问题,却无太大争议。大部分网友表示,四十几元一份的面筋、一百多的烤羊排,普通消费者会认为贵。
网友气的是什么?恰是这个“是不是”和“贵不贵”的叠加。如今市面上的预制菜并不少,新消费形式催化下,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从传统餐饮企业、大型商超到网上电商、直播平台等等,随处可见预制菜的身影。为了图方便、能快速吃上饭,许多人在家也会简单烹饪已经加工好的预制食品。从这次事件网友的反应来看,单一个“是不是”似乎也不足以激起众怒,可一旦联系上“贵不贵”这个问题,事件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以现炒的价格却只能享受味道宛若预制的菜品,好心情和“锅气”一同消散,心理落差一产生,自然会觉得这顿饭不划算。许多网友也表示,如果花钱到餐厅也是吃预制菜,何必不自己在家里随便吃点。
随着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出面回应,网友的情绪没有被安抚,反而愈演愈烈。此前,贾国龙已表示将开放参观西贝后厨,让食客看到每道菜的制作过程。但这还远远不够,后厨要透明化,“预制”也要透明化。预制菜强制明示被网友大力支持,要求餐厅标明菜品是否预制,只有大家清楚自己吃的是什么,食客才能吃得放心,餐厅才能长久经营。
虽然过去已有相关文件对预制菜问题进行规定,但显然实际效果不够显著,餐饮行业预制菜问题亟需解决。从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我们期待能倒逼餐饮行业提高透明化程度,做到后厨透明化、制作透明化、“预制”透明化,建立起商家与消费者间的相互信任。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