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草原雄鹰诗社王巧英社长的两首诗词犹如双璧生辉,以铿锵文字构筑起民族记忆的诗碑。这两首作品一为七律一为词令,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叙事,亦有现代军威的豪情抒写,共同组成了一部跨越时空的英雄交响。
马学林赏析解读王巧英两首抗战诗词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9月12日
《雄鹰振羽啸长风:王巧英抗战诗词赏析》
(一)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草原雄鹰诗社王巧英社长的两首诗词犹如双璧生辉,以铿锵文字构筑起民族记忆的诗碑。这两首作品一为七律一为词令,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叙事,亦有现代军威的豪情抒写,共同组成了一部跨越时空的英雄交响。
(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一诗开篇即以“黄河怒吼”定调,以咆哮的母亲河意象唤醒民族集体记忆。“岂让豺狼肆暴狂”的反诘句式,重现了危亡时刻的民族决绝态度。颔联“义勇军歌催奋起”巧妙化用《义勇军进行曲》的集体记忆,与“英雄热血洒无央”形成视听交融的悲壮画卷。颈联“多年苦战”与“九域安宁”的时空对照,暗合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的史笔张力。尾联“龙吟惊世界”既喻现代中国崛起之势,又与首句“黄河怒吼”形成呼应,使全诗构成完整的意象回环。
(三)
《浣溪沙·九三阅兵感吟》则聚焦具体历史场景,展现现代军旅诗词的新风貌。上阕“银翼排云”“三军列阵”的视觉铺陈,与“凯歌激荡”的听觉震撼相结合,再现阅兵盛况。下阕“重器惊神”与“铿锵亮剑”的兵器意象群,既承继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放词风,又注入“锦途通”“大同梦想”等新时代话语。这种传统词牌与现代军事语汇的融合,恰如受阅部队传统与创新的统一,展现了旧体诗词的时代生命力。
(四)
两首作品虽体裁相异却精神相通。律诗以历史纵深感见长,从黄河怒吼到神州书写,完成八十年时空跨越;词作则以横截面描写取胜,于阅兵瞬间折射强军梦想。前者如历史长卷泼墨挥洒,后者如军徽特写精雕细琢,共同构建了宏观与微观交织的诗意抗战史观。
(五)
在艺术特色上,王巧英深得传统诗词赋比兴之妙。“黄河怒吼”“龙吟”的比兴运用,延续了《诗经》以来以自然物象喻民族精神的传统;“重器惊神”的夸张笔法,暗合李白“白发三千丈”的浪漫主义遗风。但诗人并未拘泥古意,“银翼排云”的现代化意象、“大同梦想”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均赋予旧体诗词当代性表达,这种守正创新的创作实践,正是中华诗词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
(六)
尤为可贵的是,作品始终保持着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对话。既以“英雄热血洒无央”致敬往昔,又以“铿锵亮剑锦途通”展望未来,将纪念性诗词常见的缅怀情绪,升华为继往开来的进取姿态。这种历史观照下的现实抒怀,使诗词超越了一般应景之作,成为民族精神传承的艺术载体。
(七)
王巧英作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其作品既具北地诗人的豪放气韵,又不失女性作者的细腻感知。两首抗战主题诗词在铁血底色中蕴藏着家国柔情,在历史宏叙里包含着个体温度,这种刚柔相济的美学特质,正是中华诗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当代呈现。
当我们重读这些诗句,听到的不仅是黄河怒吼的历史回响,更是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诗人以平仄为鼓点、以韵脚为步点,在格律的疆场中列阵文字之师,最终完成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诗性铭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艺术铸魂。
【附件】:
(一)王巧英原创作品
1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文/王巧英
黄河怒吼保家乡,岂让豺狼肆暴狂。
义勇军歌催奋起,英雄热血洒无央。
多年苦战顽敌败,九域安宁赤帜扬。
今日龙吟惊世界,神州书写大文章。
2
浣溪沙●九三阅兵感吟
文/王巧英
银翼排云旗帜红,三军列阵尽英雄。
凯歌激荡九霄重。
重器惊神新境展,铿锵亮剑锦途通。
大同梦想立丰功。
(二)诗词作品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31期同题作品展播【组诗词:吟诵阅兵盛典】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原创草原雄鹰雅涵2025年09月12日
(三)王巧英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四、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学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8月写有两万三千五百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
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8月,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获“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艺术奖”、“忠党爱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25年9月12日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来源:草原雄鹰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