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下楼,走到院子里转身的时候,发现检察院的办公楼里,二楼一扇窗子里的灯光还亮着。灯下,依稀有两个身影,一个面对着电脑屏幕,手下飞速敲打键盘,另一个正捧着厚厚卷宗,认真翻看着。我知道,那是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我能猜得到,那些纸页间,屏幕上可能藏着的,或许是未成
昨天下楼,走到院子里转身的时候,发现检察院的办公楼里,二楼一扇窗子里的灯光还亮着。灯下,依稀有两个身影,一个面对着电脑屏幕,手下飞速敲打键盘,另一个正捧着厚厚卷宗,认真翻看着。我知道,那是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我能猜得到,那些纸页间,屏幕上可能藏着的,或许是未成年人的烦恼,或许是一时冲动的代价,或许是迷途未返的迷茫,或许是内心里一道深深的伤痕……现在,这些名字,被一个个文字锁住,像是一些星光被尘埃蒙住。
记得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在一首小诗里写到:“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的……”是啊,每个孩子都是璀璨银河里的一颗星星,无论他们多么光亮或者暗淡,都应该被爱包围着,呵护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总要有人为他们拨开云雾;世有尘埃困扰,总要有人为他们及时擦去烟尘。那些胸戴检徽的未成年检察人,就是一些擦星星的人。他们知道,没有谁生来就该蒙尘,就像星星不会自己生锈。于是他们放下冰冷的法条,捧出温热的耐心。一次次,他们轻声询问与开导,试图焐化少年眼底的冰霜;一回回,他们牵线搭桥,用亲情融化中间的隔膜。他们不制造新的星星,只做擦亮星星的人。
“总要有人擦亮这些星星。”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卷宗里,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期里,在每一次“教育、感化、挽救”的实践里,未检人把法律的刚性化作掌心的温度,让那些黯淡的星光重新透出光亮。或许过程漫长,或许反复无常,但他们始终相信: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认真擦拭,就像每一个少年,都值得被世界温柔托举,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
因为职业习惯,我常常把未成年人办案区作为我采访的重点,也常常被那些冷暖交织的故事所感动。小华,小慧,小刚,小亮……我的采访本上,记下了一串串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曾经被泪水浸润过,有着一股咸涩的味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洗礼,他们的名字又活生生鲜亮起来。“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子,而是孩子们的一生。”这句被未检人不断重复的话语,成了另一道亮光。
夜色渐深,我抬头看着天空中的银河,又看着那扇依旧亮着灯光的窗户,我知道,星空或许遥远,但窗内的人正用坚守告诉我们:未检人的真正价值,从不去耀眼的银河里追逐光亮,而是俯下身子,为蒙尘的灵魂拂去尘埃,让他们在法律的天空护佑下,重新闪烁幸福的光芒。
传播检察声音
凝聚正义力量
第7955期
来源:内蒙古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