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一等功臣金珍彪,单人杀敌165人,为何回国后被判死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21:17 1

摘要:说起抗美援朝那会儿的英雄,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可能是黄继光、邱少云那些家喻户晓的名字,可还有一位不太被大伙儿熟知的金珍彪,这家伙在战场上真叫一个猛,一人干掉165个敌人,立下一等功,还拿了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可偏偏这事儿办得蹊跷,回国后不但没享到清福,反而差点掉

说起抗美援朝那会儿的英雄,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可能是黄继光、邱少云那些家喻户晓的名字,可还有一位不太被大伙儿熟知的金珍彪,这家伙在战场上真叫一个猛,一人干掉165个敌人,立下一等功,还拿了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可偏偏这事儿办得蹊跷,回国后不但没享到清福,反而差点掉脑袋,被判了死刑。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金珍彪响应号召参了军。那时候他19岁,身体结实,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3团1营3连2排5班,当机枪射手。训练没多久,1951年9月,他就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刚到那儿,就赶上夜月山和天德山战役。战场上,美军装备牛,火力猛,志愿军靠的就是人多枪准和不怕死的精神。

金珍彪作为机枪手,负责压制敌火力点,每次冲锋他都端着枪往前顶,子弹打得敌阵直冒烟。接着1952年10月,他又参加了临清江和成山的守备战,整整六个月零八天,守阵地、打阻击,那叫一个苦。部队面对的是美7师和哥伦比亚营的加强连,外加坦克支援,阵地正面宽500米,纵深不到100米,敌军挖了195个明暗堡,防御严密。

真正让他扬名的,是1953年3月的老秃山战役。这山原本叫金城高地,后来被炮火炸得秃了头,就叫老秃山了。志愿军要拿下这儿,得先啃掉那些堡垒。金珍彪的3连是尖刀连,冲在最前头。他和战友们配合默契,火力全开,一口气端掉17个暗堡,把红旗插上主峰。敌军反扑凶猛,炮弹坦克齐上,金珍彪腿上中了弹,还掉进战壕,班长、旗手、弹药手都牺牲了。他爬出来继续干,一个人背靠背扫射,硬是歼灭了165个敌人。

这数字在整个志愿军里是最高的,战后统计清清楚楚。战斗中他还被敌人的火焰喷射器烧伤,昏迷了三天,战友才在战场上找到他,抬到后方医院。三个月后伤口才好全。志愿军总部直接给他记一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还发了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他的那挺机枪,后来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当宝贝似的供着。1953年10月,贺龙元帅带慰问团前线视察,还特意接见了金珍彪,和老舍聊了他的事儿。这故事后来成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里“英雄机枪手”靳彪的原型,够牛吧?

停战后,1953年7月,志愿军开始轮换回国。金珍彪是1954年9月首批回去的,受到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的欢迎。那时候他风光得很,11月就入了党,还被提拔成排长,后来代理副连长,当军事教官,教新兵射击战术。他的战绩在部队里传为佳话,大家都拿他当榜样。可好景不长,1957年他回乡探亲,麻烦就来了。村里有个老秀才叫赵秀才,因为嫉妒金珍彪在家乡受人尊敬,写信举报他,说他年轻时当过土匪,还编排了些罪名,比如贪占粮食、侮辱妇女啥的。这些事儿纯属胡编,但组织没细查,就信了。

党支部直接开除他的党籍,撤销职务,让他离开部队。1962年,部队精简干部,金珍彪彻底被遣返回乡。那时候他一家十口,全靠他一个壮劳力养活,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只能当“挖瓢匠”,也就是给人挖井、修水渠的苦力工,挣点微薄工钱。

更糟的是,1966年那会儿,乡政府揪着他的“历史污点”不放,又把他抓起来,以反动分子的名义判了死刑。判决书下来了,准备执行。那些年头,基层调查不严,土匪经历被无限放大,赵秀才的举报信成了铁证。大家都觉得这英雄怎么就栽这儿了?其实根子在哪儿?说白了,就是那段被迫的杂役时间,被人利用来抹黑。

金珍彪在土匪窝里没干过坏事,只是干了些伺候孩子的活儿,可在运动中,谁管这些细节?判刑的消息传开,部队老领导急了。他的老营长,记得老秃山上他端枪冲锋的模样,赶紧四处奔走,拿出战场档案证明。档案里歼敌165人的记录黑纸白字,功勋摆在那儿。营长向上级陈情,强调金珍彪的忠诚和贡献。经多方核实,判决终于叫停,没真执行,死刑改成劳改。他被关起来改造,日子更难熬了。

就这样,金珍彪蒙冤了十几年。1979年,组织重新调查,确认他当年是被土匪胁迫,只干杂役,没犯罪事实。冤案彻底平反,恢复了他的军人身份,二级伤残军人待遇也补上了,还享受全额公费医疗。从那以后,他总算喘了口气。回想起来,这事儿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些问题:基层举报容易上纲上线,历史包袱重,英雄也得挨整。

但金珍彪没怨天尤人,平反后他积极参与家乡建设。1976年,当地搞隧洞分洪工程,他帮忙处理哑炮,避免了事故;同年清理水库闸门,他三次潜水下去关闸,救了工程,拒绝了300块奖金。世纪之交,他当选武陵源区政协委员,2000年还调查邮政服务问题,提了改进提案,帮老百姓办事儿。

晚年,金珍彪身体渐差,但精神头儿足。2019年8月,他病重住院,89岁高龄了,还表达想重新入党的愿望。乡党委动作快,8月27日确定他为发展对象,9月5日全票通过申请,9月6日批复同意,9月7日就举行了入党仪式,他躺在病床上宣誓。那一刻,算是圆了他一生的心愿。可惜没多久,11月20日,他就走了。

金珍彪这一辈子,起起落落,从山村小子到战场杀敌王,再到冤狱边缘,最后平反入党,够传奇的。他的故事告诉咱们,英雄不是天生的,得经得起考验。那些诬陷他的人,像赵秀才那样的,纯粹是小人嫉妒,没啥好说的。话说回来,抗美援朝的功臣们,很多人命运都曲折,但他们的贡献是实打实的,国家欠他们的,得记一辈子。

金珍彪的机枪还在博物馆里摆着,提醒后人那段历史。杀敌165人不是吹的,是用命换的。可回国后判死刑这档子事儿,归根结底是时代局限和人为因素。假如当年多查查档案,早点平反,他兴许能过上更好日子。但他没抱怨,干活儿、建家、帮人,这份韧劲儿,才是真英雄的本色。

要是搁现在,这样的英雄肯定是国家宝贝,待遇顶尖。可那时候,基层执行政策有时走偏,英雄也遭罪。这也提醒咱们,历史得学透,别让冤案重演。金珍彪走了,但他的事儿还得传下去,让年轻人知道,保家卫国不容易,身后事儿也得公正处理。

来源:赖正直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