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梦想的播种者,是成长的摆渡人。他们用知识照亮前路,以温情浸润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当前,宿迁正深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宿迁筑梦人·我的育人故事”专题报道
教师,是梦想的播种者,是成长的摆渡人。他们用知识照亮前路,以温情浸润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当前,宿迁正深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特推出“宿迁筑梦人·我的育人故事”专题报道,通过讲述一线教师的育人故事,感受宿迁教育的深度与温度,见证他们如何以爱为桨、以梦为帆,载着学子驶向未来的辽阔海洋。
在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里,语文教研室教师张欢的名字,总与“生动的课堂”“温暖的陪伴”“深厚的文化情怀”紧密相连。17年教育生涯,她跨越高中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边界,以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桎梏,用爱心点亮学生自信之光,更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培育学子家国情怀,成为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宝藏教师”。
跨界创新,让课堂“活”起来
2022年,从高中教学转型职业教育的张欢,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堂堂“既有文化味,又有专业范”的特色课堂。
在美术班,她让学生以画笔为“媒介”,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勾勒于纸上,再结合画作解读诗文意境,让抽象的文字变成可触摸的艺术;在音乐班,她引导学生挖掘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鼓励大家为古诗词谱曲,用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配乐,让“词可唱、曲可奏”,让古诗词在现代校园里焕发生机。
“职业教育的课堂要让知识与学生的特长、未来的岗位需求相连,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张欢说。
汉服为媒,传承文化自信
傍晚,汉服社活动室内热闹非凡。张欢和学生们围坐一圈,热烈讨论着节目编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服饰颜色到人物性格分析,再到场景设计,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张老师从来不让我们停留在表面的服饰展示,而是带着我们探究角色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汉服社社长史乾说,在张欢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不仅爱上了汉服承载的文化底蕴,更主动突破内向的性格,报名参加学校及全市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张欢看来,汉服社不仅是学生兴趣的聚集地,更是培育文化自信的“第二课堂”。她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真正读懂中华文化的美,将来把这份文化情怀传递给更多人。”
桃李芬芳,教育的幸福藏在细节里
“看到曾经的学生成长为有用之才,甚至以另一种身份陪伴我的生活,这种欣慰和幸福,是任何荣誉都替代不了的。”张欢笑着说。
同事王欣美这样评价她:“张欢对工作极致认真,对学生满含爱心,她的人格魅力能感染身边每个人,是我们教研室的‘宝藏同事’。”而面对赞誉,张欢始终保持着谦逊:“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事。看着学生们成长、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谈及对学生的期许,张欢眼神坚定地说:“希望他们能涵养家国情怀,深耕专业、发展特长,在校园里积蓄足够的力量,将来走上岗位后,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她自己,也将继续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在教坛上稳步前行,用匠心与温暖,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
来源:正直溪流v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