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兴安盟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始终坚守初心,明确发展方向,精准定位自身职能,坚定不移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紧密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兴安盟的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贡献了科协力量。
多年来,兴安盟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始终坚守初心,明确发展方向,精准定位自身职能,坚定不移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紧密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兴安盟的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贡献了科协力量。
强基固本,筑牢服务根基
兴安盟老科协高度重视班子和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战斗力。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旗县市和乡镇苏木组织全覆盖,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网络,为服务“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老科协的成员们秉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他们走村串户,实地考察农业生产一线,先后撰写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100多条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活改善等多个方面,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调研利用秸秆沤肥项目
在养殖专业户调研秸秆转化
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方面,兴安盟老科协紧紧抓住秸秆代粮、秸秆变肉、转化增值、过腹还田、变废为宝以及水稻旱种直播水管等关键技术和模式,连续7年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广典型示范案例,培养了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这些年轻人成为了农村牧区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兴安盟老年科技大学开班
参加科技工作日活动
同时,兴安盟老科协紧紧抓住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两个重要抓手,先后组织了1150余期(次)科普活动和科技培训,受众达20多万人。通过活动,把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送到了农牧民手中,提高了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在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过程中,兴安盟老科协树立了科右中旗、突泉县、扎赉特旗老科协等优秀集体以及朴勇基、柳玉山等优秀个人。他们在脱贫攻坚、兴盟富民的实践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创造了具有兴安盟特色的“兴安经验”。十几位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中组部和国家及自治区老科协的表彰。
为柳玉山等农技人员获颁职称晋升证书
调研求深度,谋划重“实度”
为了准确把握科技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的科技支持,兴安盟各旗县市老科协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盟老科协李秀文和刘剑夔同志在基层调研
4月初,科右中旗老科协组织骨干会员成立调研小组,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全旗各苏木镇,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农牧户、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各苏木乡镇在特色产业发展、农牧业技术推广、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与困难。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牧民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形成了3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提出了5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旗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右中旗老科协会长全宝在基层
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推广借鉴的亮点。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钢特木勒家庭牧场成功利用秸秆转化饲料养殖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牛,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牛肉品质。该家庭牧场带动周边5个嘎查87户养殖户发展养牛致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巴彦淖尔苏木联合嘎查采取企业加农户的模式种植红干椒1300亩,目前已经发展到228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优势互补,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农户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种植,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高力板镇进一步扩大红干椒种植面积,今年将建设蔬菜水果采摘一条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延伸红干椒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巴彦茫哈苏木哈图布其嘎查返乡大学生苏雅拉图承包本嘎查4座共24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果蔬,不仅年收入达10余万元,每年还向嘎查上交2万元承包费。今年又投入28万元带领800多户村民养殖8万只三红鸡,农忙时还从周边村屯雇15至20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苏雅拉图预计年收入可达40余万元。
在基层调研大棚生产
盟老科协成员在高力板镇调研果蔬栽培
在盟老科协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科右前旗老科协新班子上任伊始,为了摸清底数,做到“对症下药”,扎实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深入内蒙古宏达压铸有限公司、内蒙古谷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瑞迪检验检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期盼和迫切需求。截至目前,科右前旗老科协已发展工业、农牧业、城建、文旅、教育、卫生等领域会员22名,为下一步老科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帮扶促联动,发展强带动
今年,突泉县老科协进一步强化“一联五”的帮带力度。他们全面推开突泉县柳河村做法,使突泉镇41个村联系户增加到近300人。宝石镇等各乡镇达到了每个会员都有联系人,每户都跟着学,照着做,让种地、种瓜、种菜、种青贮全面普及。通过这种帮扶模式,农牧民的种养殖收入成倍提高。老科协的会员们与农牧民结成帮扶对子,定期深入农牧民家中,传授种养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带来了市场信息和经营理念,帮助农牧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自治区老科协副会长乌日吉图在突泉县参观
扎赉特旗老科协把精准帮扶锁定到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在科技服务方面,力争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有新起色,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职能。今年,进一步组织下乡小分队派专家专人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科技讲座,提供技术咨询,开展科技讲座三次,参训人数300余人。指派在扎赉特旗范围内的、被广大养殖户青睐的高级兽医师朱明启、李成友两位老会员老专家,开通了牲畜、家禽疫病防治专家服务热线,解决了基层百姓的疑难问题;胡尔勒镇希望的田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胡尔勒小米”品牌,已经打入北京市场,今年的2000亩谷子丰收在望;好力保镇柳玉山指导全旗水稻工厂化育种,助村民稳产增产。好力保镇耕地面积2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为了更好地服务、指导农民标准化生产,提质增量,仅农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就有育种大棚80栋,可供应全镇约2500亩水稻的秧苗,辐射带动约400户进行大棚育秧。目前,好力保镇建有工厂化育秧基地5处,可供应8000亩水田用种。
扎赉特旗现场观摩会座谈
培训接地气,技术讲实用
兴安盟老科协队伍中,有像朴勇基等专家,他们有求必应,有请必到,为农牧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也有像屈中泽、刘建华等科技辅导员,他们有问就答,有讲有做,将科技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牧民。
基层向盟老科协赠送锦旗
在科技普及宣传方面,老科协的工作不仅接地气、口语化,受众还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他们不但结合农牧民的实际需求,而且保证具体项目与理论依据、发展趋势、预期前景、经济效益能够紧密挂钩。
为科技示范户挂匾
今年,乌兰浩特市老科协在各镇举办以种养殖为主的农牧民培训班20多期,有500余人参加培训。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户现场指导,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收到良好效果。老科协会员、“银龄行动”志愿者赵亚男在社区和学校为居民、学生讲授《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传承好家风家训》《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心理辅导》等法制、道德伦理课,半年来,已有3000多人参加了培训,深受好评;斯力很明星村农民技术员、老科协会员周春山带领村民种植40栋大棚葡萄,还扶持附近村民种植其他果树,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深受村民欢迎。
种植迈向优质,管理着眼高效
近两年,水稻旱种水管技术在朴勇基和朴成奎等专家和大户的引领倡导下,异军突起,产业实现了节本增效。这种种植模式不用泡田、育秧、插秧,每亩比传统方式省水30%,可以全程使用机械,一天能播种100多亩,是人工效率的10倍,而且旱地环境导致灌叶蝇等害虫无法繁殖,减少农药用量,各项费用合计亩降低300余元。
参观兴安粳稻研究所水稻科研基地
各旗县市老科协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抓住这个机会和突破口大显身手,试验示范,呈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仅扎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公司就达到3000亩,附近稻农也纷纷跟进。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在带头人杜岗的带领下,从试种到成功,感受到了五条体会:节水,水稻常规栽培用水量为每亩800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而水稻旱作用水量为300立方米左右;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和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省去了扣棚、育秧、泡田、耕地、插秧环节;覆膜控草,不用除草剂,实现有机种植;抗倒伏能力增强;稻草秸秆没有水锈味,是很好的牛羊饲料。
农文旅融合,绘就新图景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共有618户,人口1733人。近年来,扎赉特旗老科协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打造“干净、美丽、和谐、安宁”的和美乡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诸多荣誉,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2020年至2024年底,古庙村共接待游客2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300余名村民直接或间接投身旅游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增加350万元。
参观好力保镇五道河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乘坐景区观光火车
查看好力保文创产品
扎旗老科协会员朴成奎具有独特眼光,创办了水稻博物馆。它呈现的不只是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情怀,更体现了促进农耕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的境界,同时也是一场文化课、文明课、历史课。水稻博物馆通过展示水稻种植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关注农村,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产业凸显特色,发展竞逐标杆
阿尔山市老科协注重联合协作,不断凝聚工作合力。积极与农牧林业、科技、科协、文旅等相关部门交流配合,主动融入开展相关业务和活动。上半年与阿尔山市文旅局联合举办“迎风踏雪探未知,体验研学”“壮美北疆青少年冰雪嘉年华”“暖暖阿尔山 幸福巴士载童趣”“兴安绿野”研学之旅共4次,目前正在联合阿尔山市宣传部,文旅局邀请新华社开展关于自然风景区研学之行,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家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阿尔山市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这种跨部门的合作模式,整合了各方资源,为阿尔山市的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盟老科协成员在白狼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培植基地调研
兴安盟老科协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调研、精准帮扶、科技培训、技术创新、农文旅融合和产业协同等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兴安盟的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宝贵的“兴安经验”,为推动兴安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兴安盟老科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乡村振兴事业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李秀文
来源:岭上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