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公路车领域很多人都会混淆的点。下面梳理一下三种主流胎的区别(tubular、clincher、tubeless),并回答你“真空胎是不是像汽车轮胎一样”的疑惑:
开口-管胎-真空胎
这是公路车领域很多人都会混淆的点。下面梳理一下三种主流胎的区别(tubular、clincher、tubeless),并回答你“真空胎是不是像汽车轮胎一样”的疑惑:
管胎结构
管胎,剪开后切面
结构:外胎和内胎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胎管”,然后直接用专用胶水或胶带粘在车轮的 管胎轮圈(无钩边、专用胎床) 上。有无内胎? 有内胎,但和外胎缝合一体化,用户没法单独拆装。优点:轻、滚阻低、爆胎后还能勉强骑一段(不容易马上脱圈),职业赛场几十年标配。缺点:粘贴/拆卸麻烦、维修复杂、需要专用轮圈。开口胎:U型外胎,橡胶内胎
开口胎:U型外胎,边缘钢丝,紧紧勾住轮毂边缘凹槽
中间是开口胎
结构:最常见的公路车胎。外胎呈 U 型卡在有钩边的轮圈上,里面放一个独立的 内胎(Butyl/乳胶)。有无内胎? 必须用内胎(否则就会漏气)。优点:便宜、普及度高、换胎/补胎方便。缺点:爆胎时内胎突然破裂可能导致瞬间漏气;相对重量稍大。真空胎,靠气压+密封胶紧紧撑在轮毂边上
真空胎加注自补液
中间为真空胎
结构:外胎与 真空兼容轮圈 紧密贴合,不需要独立内胎。靠气压+密封胶(sealant)保持气密。有无内胎? 没有内胎,和汽车/摩托车轮胎很像。优点:爆胎风险低:小穿孔会被密封液自动堵住。可以用更低气压,舒适性与抓地力好。滚阻性能优于传统内胎系统。缺点:初装麻烦、需要专用泵/密封液,密封液要定期更换。来源:可恩汽车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