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对联以独特的视觉诠释了山西晋祠与邢台晋祠的血脉相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20:08 1

摘要:当你踏进邢台市襄都区东汪镇前晋祠村的《春秋故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广场牌坊上的对联。这副对联镌刻于“春秋故地”牌坊,巧妙运用地理和历史典故,歌颂了宗族迁徙、文明传承的主题。要理解其深意,需逐句解析其中的关键词。

当你踏进邢台市襄都区东汪镇前晋祠村的《春秋故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广场牌坊上的对联。这副对联镌刻于“春秋故地”牌坊,巧妙运用地理和历史典故,歌颂了宗族迁徙、文明传承的主题。要理解其深意,需逐句解析其中的关键词。

上联:悬瓮山高慎终追远阳曲瓜瓞播游籽

悬瓮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是晋祠所在地的标志性山峦,因山形如瓮悬空而得名。此处代指晋文化的发祥地和祖根所在。

慎终追远:语出《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为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引申为不忘本、尊宗敬祖的传统美德。

阳曲: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县名,历史悠久,是古晋阳之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族人迁徙的起点。

瓜瓞(dié):语出《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大瓜曰“瓜”,小瓜曰“瓞”。“瓜瓞绵绵”比喻子孙繁衍,像瓜蔓上结的大小瓜一样连绵不绝,世代昌盛。

播游籽:播撒游走的种子。形象地描绘了先民从祖地(阳曲/悬瓮山)迁徙四方、开枝散叶的过程。

上联整体释义:

巍峨的悬瓮山象征着崇高的宗族根源,警示后人要谨慎追念先祖的德泽。我们的先人从山西阳曲这片古老的故土出发,如同播撒出去的种子,迁徙四方,让宗族的血脉和文明在异地他乡生根发芽,繁衍昌盛。

下联:野河水深源远流长邢台晋祠续香烟

野河:此处的“野河”并非特指某条名为“野河”的河流,而是与“悬瓮山”形成对仗,泛指邢台地区的河流(如牛尾河、七里河、围寨河等),象征着迁徙之地充盈的生命源泉和滋养万物的恩泽。

源源流长:成语“源远流长”的化用,形容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如同河水一样源头遥远,水流漫长。比喻文化和宗族的传承绵延不绝。

邢台:河北省地级市,古称襄都、信都、邢州、顺德府。此处是族人迁徙后的新家园,与上联的“阳曲”形成呼应。

晋祠续香烟:这是对联的点睛之笔。

晋祠:原指太原的晋国宗祠,是姬姓晋氏始祖唐叔虞的祠堂。此处在邢台修建“晋祠”,并非指原物搬迁,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复制和精神寄托。迁徙到邢台的族人,为了不忘根本,在新地也建立宗祠,并沿用祖地“晋祠”之名。

续香烟:“香烟”指祭祖时焚烧香火产生的烟,代指宗庙的祭祀和血脉的传承。“续香烟”意为在新的家园里,将祖先的香火、宗族的祭祀和文脉延续下去。

下联整体释义:

邢台当地的河水深邃丰沛,源流绵长,象征着在此落地生根的宗族繁荣不息。我们虽然远离了山西故土,但在这片新家园(邢台),通过修建同样名为“晋祠”的宗祠,虔诚祭祀,将祖先的德泽、宗族的香火和文化传统完美地承接并延续了下去。

1. 迁徙叙事:上联写“从何而来”(山西阳曲),下联写“至何处去”(河北邢台),完整勾勒出一支族人背井离乡、开拓新土的移民史。

2. 文化寻根:无论迁徙多远,后代子孙始终铭记自己的根在“悬瓮山”下的“晋祠”。在邢台复建“晋祠”的行为,是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寻根意识的体现,表达了“身在异乡,根在晋土”的深厚情感。

3. 精神内核:对联的核心精神是“慎终追远”和“瓜瓞绵绵”。它告诫后人既要不忘祖先来历(慎终追远),又要努力使家族在新家园兴旺发达(瓜瓞绵绵)。“野河水深”对“悬瓮山高”,既是地理环境的对仗,也寓意着在新土地获得的滋养与祖地的恩泽同样深厚。

总结来说:

这副对联通过精妙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象,歌颂了迁徙族群不忘根本、在新土续写辉煌的伟大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宗族、传承历史的深厚传统。

注:石光(陈玉明)撰联

执中斋主(周国江笔名)书

来源:儒子牛67112823680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