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说他“疯了”,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放不下的,是那些种了一辈子药材却卖不上价的药农,是那些对中药品质焦虑却找不到可靠渠道的消费者。他给平台起名“高鹏说药材”(后更名为“高久恒说药材”),带着一股子“说真话、办实事”的倔强,扎进了这个既传统又复杂的行业。
2019年,37岁的高久恒做了一个让很多人瞠目的决定:辞去从事18年的公务员工作,跳进了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中药材。
很多人说他“疯了”,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放不下的,是那些种了一辈子药材却卖不上价的药农,是那些对中药品质焦虑却找不到可靠渠道的消费者。他给平台起名“高鹏说药材”(后更名为“高久恒说药材”),带着一股子“说真话、办实事”的倔强,扎进了这个既传统又复杂的行业。
“那真是一步一坑,举步维艰。”回想创业初期,高久恒苦笑。没有行业资源、没有资本加持,他靠着一条条内容、一场场直播,从零开始搭建平台。白天跑产地、深夜写稿子,成了那段时间的常态。“很多人以为我做媒体出身的,其实我就是个‘门外汉’,全靠一点一点学、一程一程跑。”
转机出现在2021年。一篇关于黄芪产销预测的分析文章突然“爆”了。因为准确预判行情、直指行业乱象,文章被药农、经销商疯狂转发。平台单日涨粉近千人,很多农户留言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
但“说真话”的代价也随之而来。因为触及部分囤货商的利益,他遭遇了有组织的网络暴力。“那段时间,手机一响我就心慌,黑稿、谩骂、威胁电话没断过。”高久恒说,“说不难受是假的,但我没后悔。药材不是炒作的商品,它关系用药安全,更关系成千上万药农的生计。”
正是这种“说实话,办实事”的坚持,让“高久恒说药材”逐渐赢得了行业信任。四年来,平台累计服务全国数百个地方政府、数千家行业企业、超万名种植户,全平台粉丝突破35万,成为中药材领域流量与口碑兼具的服务平台。
而高久恒并没有止步于此。2024年起,他开始了更大的“破圈”行动——打造中医药特色酒店、中草药数字化交易平台、中医药养生街区三大板块,推动业务从中药材种植销售延伸至中医康养、文化体验、数字化服务,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大健康产业链”。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从‘卖药材’做到‘做生态’?”高久恒说,“答案很简单:中医药不能只停留在药田里、仓库里,它应该走进生活、走进日常。我希望有一天,大家不仅能通过我们买到好药材,还能住中医药主题酒店、逛养生街区、用数字平台交易——那时候,中医药才真正‘活’在了这个世界里。”
如今的高久恒,早已不是那个手握“铁饭碗”的公务员,也不是初期被嘲“理想主义”的创业者。他带着30万同行者,正一步步把中医药的苦辣酸甜,熬成属于这个时代的一服“新药方”。
来源:高鹏说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