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2026款轩逸:降价减配后的实力剖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0:53 1

摘要:“7.58万买合资三厢”听着像十年前的广告,可它偏偏发生在2025年8月,而且主角还是那台常年月销三四万的轩逸。

“7.58万买合资三厢”听着像十年前的广告,可它偏偏发生在2025年8月,而且主角还是那台常年月销三四万的轩逸。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减配到啥程度?

值不值?

别急,把账算细一点,答案可能跟想象不一样。

先说价格。

官方11.39万起的区间只是“挂牌价”,终端把入门“省心版”直接打到7.58万,比同年的飞度自动挡还便宜两千。

飞度可是A0级小车,轩逸好歹是正经A+轴距2712 mm,后排跷二郎腿不费劲。

这个价差一出,隔壁朗逸、卡罗拉的入门版瞬间尴尬:要么贵两万,要么配置还未必更香。

再看减配清单。

LED大灯换回卤素、天窗砍掉、中控屏没了、脚刹替电子手刹——听着寒碜,可气囊数没缩水,气帘也还在。

城市代步90%的场景其实用不到天窗,倒车影像后期加装几百块就能搞定,卤素灯在市区有路灯的地方也够用。

换句话说,日产把“面子”砍了,“里子”留住了,对预算卡得死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有人担心动力肉。

1.6自吸加CVT,99 kW、159 N·m,参数确实不亮眼。

但实测市区60 km/h以内跟车、变道、超车,油门响应比想象轻快,CVT平顺得像电动车。

关键油耗:WLTC 5.57 L/100 km,92号油就行,折合一公里四毛出头。

同价位插混确实更省,可电池衰减、充电焦虑、保费上涨也是隐形账单。

轩逸把“省”做到了明处,对不想折腾充电桩的人反而省心。

再往上看配置梯度。

12.39万的“真心版”把LED、天窗、倒车影像、仿皮座椅一次补齐,差价4.8万换来这些,值不值因人而异。

但横向对比:朗逸1.5L自动得逸版指导价12.09万,LED灯还得选装,倒车影像干脆缺席;卡罗拉1.5L精英版12.78万,塑料方向盘、织物座椅,屏幕只有8英寸。

轩逸把“合资溢价”打下来,配置反而更贴近国产思路。

顶配13.39万的“智驾版”是另一个彩蛋。

ProPILOT下放,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并线辅助齐活,高速单程300 km实测,脚可以歇80%时间。

同价位合资里,能做到L2级辅助的屈指可数。

别忘了,轩逸这套系统已经在天籁上跑了三年,稳定性比新势力第一次OTA的版本让人放心。

空间细节也有升级。

备胎取消,换来纵深更深的后备厢,28寸行李箱横着放还能塞俩背包。

Multi-Layer座椅听起来像广告词,实际坐上去腰托明显比老款厚实,连续开两小时腰不酸。

Bose 8扬声器不是贴牌,低频不浑,听播客的人声清晰,同价位合资能给音响下本的确实少见。

市场层面,轩逸这波操作等于把“合资”和“性价比”强行绑定。

过去想买合资就得接受溢价,现在7.58万就能进门,配置不够自己加,总比被品牌税割韭菜舒服。

对刚毕业的年轻人、刚拿驾照的新手、想给老人买辆省心代步车的家庭,轩逸把选择门槛直接打穿。

当然,槽点也有。

脚刹第一次用会踩空,习惯需要时间;取消备胎后,高速爆胎只能叫救援,补胎液对付大伤口够呛;车机虽然升级到Nissan Connect 2.0+,但语音识别还是“请再说一遍”的水平。

这些小疙瘩,就看价格能不能抚平。

一句话总结:轩逸把“合资”拉下神坛,也把“实用主义”写在了脸上。

7.58万不是噱头,而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割掉了面子工程,留下了代步刚需。

如果你正拿着十万预算纠结油车还是电车,不妨先去店里坐一下“省心版”,再摸摸钱包,答案可能当场就浮现了。

来源:菊旁沉醉芬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