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中了罗永浩记:一场精心设计的预制菜陷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0:16 1

摘要: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与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的这场预制菜风波,看似偶然,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陷阱。西贝正一步步走入罗永浩设下的局,而结局早已注定。

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与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的这场预制菜风波,看似偶然,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陷阱。西贝正一步步走入罗永浩设下的局,而结局早已注定。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难,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一举将西贝推向舆论漩涡。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情绪激动地否认相关指控,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

然而,这恰恰步入了罗永浩精心设计的陷阱——一场关于预制菜透明化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公开辩论。

---

01 陷阱第一步,诱敌深入

罗永浩的微博吐槽看似随意,实则经过精心策划。他选择了一个最具争议性的话题——预制菜,并直接点名家喻户晓的西贝莜面村。

他在微博中呼吁“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这不仅点燃了公众情绪,还为后续辩论奠定了道德制高点。

西贝果然中计,迅速做出回应。客服人员称招牌菜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现场手搓,炒菜为新鲜蔬菜现炒,不存在预制情况。

02 陷阱第二步,请君入瓮

当贾国龙公开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时,他已经落入了陷阱的第二阶段。罗永浩不仅回应称“准备好了”,更在微博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这一悬赏举动将单一事件升级为公众参与的社会议题,吸引了更多媒体和消费者关注西贝的后厨操作。

03 陷阱第三步,瓮中捉鳖

西贝宣布开放全国370多家门店后厨接受消费者参观监督,并上线“罗永浩菜单”,这看似主动的透明化举措,实则进一步落入了罗永设的局。

媒体和消费者纷纷前往西贝门店“探秘”,果然发现了更多对西贝不利的证据。罗永浩在后续直播中展示了一系列证据:包括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鱼、注明“堂食袋装”的“小牛焖饭牛肉包”,以及西贝厨师关于食材处理的矛盾说法。

04 定义之争,西贝陷入话语权陷阱

贾国龙努力区分“预加工”与“预制菜”的概念,强调西贝确实有中央厨房进行预加工,但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

他引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然而这种技术性定义与普通消费者的常识性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任何不是完全由门店现场制作的菜品,都可以被理解为“预制”的。

罗永浩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认知差距,使西贝陷入了“专业定义”与“公众理解”的话语权陷阱。

05 价格与价值,西贝的致命软肋

罗永浩的指控中,“还那么贵”三个字可能比“预制菜”更具杀伤力。他在直播中吐槽:“西贝可以卖预制菜,但是不能卖预制菜的价格还那么贵”。

这直接击中了西贝的价值定位软肋。贾国龙虽然回应称“外界认为西贝贵是近两年中国餐饮业最大的冤案”,并表示西贝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但消费者对西贝价格的质疑早已存在。

06 透明化挑战,行业痼疾被曝光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实际上暴露了整个连锁餐饮行业的透明化挑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这不仅是西贝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罗永浩在直播中特别表扬了老乡鸡:“每道菜,现做就是现做,预制就是预制,标注很清楚”。这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透明化的参照系,也进一步强化了西贝在对比中的劣势地位。

07 中计结局,西贝满盘皆输

无论法律上谁胜谁负,在舆论场上,西贝已经输了。罗永浩成功地将自己塑造为消费者知情权的捍卫者,而西贝则被贴上“不透明”和“昂贵”的标签。

一位网友在虎扑上的评论点明了关键:“西贝这贾老板也是昏招频出,你后厨满冰箱的保质期九个月,十二个月的需要解冻的预制食材,哪来的底气开媒体会信誓旦旦的说西贝没有预制菜”。

更严重的是,这场争议已经影响到西贝的品牌形象和业绩。另一位网友直言:“西贝满盘皆输,本来就贵,更没人去了”。

---

罗永浩在直播中坦言:“不是预制菜不对,而是消费者得知情”。这场风波后,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可能会在菜单上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老乡鸡等品牌已经率先实践透明化策略,这或将成为行业新标准。西贝虽然中了罗永浩的套路,但整个餐饮行业却因此向着更透明、更诚信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罗永浩的套路成功揭开了餐饮行业预制菜的盖子,而西贝则不幸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代价”。

来源:光头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