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飞来的“探月工程”邮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00:18 1

摘要:前两天的红月亮相信很多人都见到了,面对这一天文奇观,仰望天空,看着那个被呼作“白玉盘”的宇宙天体,现在已经不再神秘了,因为我们的嫦娥、玉兔已经送上了月球,他们可不是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姐姐和小玉兔,而是肩负着科考任务的探月航天器。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了月壤,嫦娥

邢台风景·浆水1940小镇

聞鍾記郵(5423)西昌飞来的“探月工程”邮戳

前两天的红月亮相信很多人都见到了,面对这一天文奇观,仰望天空,看着那个被呼作“白玉盘”的宇宙天体,现在已经不再神秘了,因为我们的嫦娥、玉兔已经送上了月球,他们可不是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姐姐和小玉兔,而是肩负着科考任务的探月航天器。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了月壤,嫦娥六号也带回了月壤,那可是月球背面的月壤,屈指算来中国采回月壤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就在前段时间的7月份,星凯先生游走西昌,寄给我一枚实寄封,信封上加贴了《中国探月》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原票,使用了“探月工程”风景日戳销邮资,在信封空白处还加盖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邮局3号邮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四川大凉山的深处,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望者,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与腾飞,特别是在探月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探月邮票、探月工程风景日戳一起,承载着中国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与辉煌历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高海拔与低纬度的结合,为火箭发射提供了天然的助力,能节省燃料并增加火箭的运载能力。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全年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为发射窗口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完善的设施涵盖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六大系统,是我国目前对外开放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多用途、多射向卫星能力的综合性航天器发射场。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规划为绕、落、回三期。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探月工程的关键起点,承担了多次重要的发射任务。2007年10月24日,这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中国探月工程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纪元,也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绕”阶段的序幕。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从这里启程,它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为后续任务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首次实现对小行星飞越探测,拓展了中国航天的探测领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升空,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于月球正面,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篇章。

在伟大的探月征程中,探月邮票成为了记录历史的特殊载体。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不久,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了《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邮票一套1枚。邮票图案以浩瀚宇宙作背景,主图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月飞行在蔚蓝的星空中,画面极具动感,生动地凸显了航天场景的宏大壮美和宇宙空间的浩淼深邃,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中国航天迈出这关键一步的伟大与震撼,它不仅是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纪念,更是中国探月工程开篇的珍贵记录。

2014年1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一套2枚,图案分别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邮票通过独特的设计,营造出神秘的宇宙空间感,将人们带入了嫦娥三号成功落月的激动时刻,见证了中国航天在探月“落”阶段的重大突破,记录下“玉兔号”在月面留下中国印记的历史性瞬间 ,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此外,2019年11月1日发行的《科技创新(二)》纪念邮票的第一图,展现出“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同“鹊桥”中继卫星信息传递的场景。

探月工程风景日戳同样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们加盖在相关的邮政物品上,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月工程与邮政文化紧密相连。这些风景日戳通常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火箭发射场景或探月工程的关键元素为设计图案,如高耸的发射塔架、腾空而起的火箭、奔月的嫦娥卫星等,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如发射时间、地点、探月工程的阶段名称等。每一枚风景日戳都像是一个时空胶囊,封存着探月工程特定时刻的记忆,它们随着信件、明信片等在各地传递,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些小小的邮戳,了解到中国探月工程的进展与成就,感受到中国航天的魅力与力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探月工程中,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设施和专业的团队,一次次将中国的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探月邮票用艺术的形式将探月工程的伟大时刻永久定格,成为人们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生动资料;探月工程风景日戳则以独特的邮政文化符号,传播着探月工程的信息,激发着人们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探月工程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景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宇宙的深处不断探索前行,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航天的实力与担当。

邮票、邮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一复杂而精妙的航天画面,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通信与月球背面探测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记录了“嫦娥四号”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索的伟大时刻,也记录下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的活动。中国的航天人不走寻常路,用他们的勇气不断刷新着前行的道路,也让中国航天探索、月球科考始终走在太空探索的前列,尤其是月球背面,那可是人类的第一次涉足。

来源:闻锺集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