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 可有时候 人喝多了,说的未必是心里话 做的也未必是本性流露。但当一个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做事有条不紊的人,突然在凌晨的街角蹲下身子小便,旁边还站着一位明显尴尬的女艺人,那一刻,谁都不会觉得这只是“喝高了”。那是2023年10月18日凌晨
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 可有时候 人喝多了,说的未必是心里话 做的也未必是本性流露。但当一个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做事有条不紊的人,突然在凌晨的街角蹲下身子小便,旁边还站着一位明显尴尬的女艺人,那一刻,谁都不会觉得这只是“喝高了”。那是2023年10月18日凌晨 北京三里屯的风冷得刺骨,街灯昏黄,照着车澈那个弯腰的背影 也照出了很多人心里的疑问:**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车澈吗?**
他曾经是那个站在舞台侧边,戴着黑框眼镜、拿着对讲机低声调度的导演;是《说唱新世代》里被rapper们叫“车哥”的那个人;是能让一个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在镜头前唱出“妈妈你别哭,我在城里读书”时 悄悄抹眼泪的男人。那时候大家说 终于有个懂说唱的导演了 不是来消费文化的 是想把它捧起来的。
我记得那年夏天,我还在杭州实习,路过节目录制地附近的便利店 看见几个选手围在一起啃包子 其中一个认出我看了他们节目,咧嘴一笑:“车导请我们吃的,说熬夜不能空腹。”那种氛围 是真的让人觉得,这儿不像片场 倒像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家。可家也有家的问题——太熟了 就容易没分寸。
后来他开始带选手喝酒 说是放松,说是“咱们不分上下”。有一回直播花絮里 他搂着圣代说:“咱俩今晚必须喝到断片。”大家都笑 觉得真性情。可现在想想 一个掌握剪辑权、决定谁上谁下的导演 和一个拼命想留下名额的选手坐一桌喝酒,这酒,能真正放松吗?就像你去单位聚餐 领导拍着你肩膀说“来,再干一杯”,你能说不喝吗?
到了《披荆斩棘的哥哥》,这种“兄弟情”被放大到了极致。他跪在地上给陈小春改舞步 通宵帮赵文卓调灯光 跟张智霖勾肩搭背像亲兄弟。观众看得开心 弹幕刷着“这才是真友情”。可背后呢?有工作人员透露,每次录完都得陪导演去吃夜宵 喝到两三点是常事。“你不喝 显得不合群;喝了,第二天还得干活。”这话听着耳熟吧?多少办公室文化不就是这样一点点养成的?
所以当那天晚上,他在路边搂了乃万一把,又转身就地解决生理需求时 很多人其实并不意外。意外的是 怎么偏偏是车澈?他不是一向最讲究体面、最强调“青年文化尊严”的那个人吗?可也许正是这份长久以来的“正经” 让这次的失态显得格外刺眼。就像一件白衬衫穿了三年都没脏 结果某天突然溅上一大块油渍 所有人盯着看,忘了它之前有多干净。
更让人心头一紧的是乃万的反应。。
视频里她低着头 手插在大衣口袋里 脚尖轻轻点地 像是在等公交车的人,而不是刚被一个醉酒男人亲过脸的同行。。她没躲,也没发火 只是安静地站着,仿佛在说:算了,就这样吧。。这种沉默比任何控诉都沉重。。
**她不需要解释,因为她知道 哪怕她什么都没做错 最后被人议论的 依然是她。。
**。。
第二天车澈发了条朋友圈道歉 就两句话,没截图 没长文剖白。有人说他态度诚恳 也有人说他轻描淡写。可我觉得 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在那个他亲手打造的“兄弟江湖”里 从来没有“边界”这个词。大家称兄道弟,喝酒划拳 谁提规矩谁扫兴。可一旦有人越了线 受伤的从来都不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
我想起老家县城里那些饭局 领导敬酒 年轻人就得一口闷;长辈开玩笑说“这孩子将来娶媳妇我包了”,全场哄笑 没人觉得有什么。可当事人呢?只能陪着笑 心里却像吞了根刺。娱乐圈也好 职场也罢,本质没什么不同。**所谓的“气氛” 常常是弱者为强者维持的体面。**
后来我在微博看到一条评论特别戳心:“以前觉得车澈是破局的人,现在发现 他还是活进了局里。”是啊 他打破了选秀的套路 却没能逃开人情社会的老规则。他想用真诚换真心,可真诚一旦掺了权力 就容易变味。
那天之后,我没再追他的节目。不是讨厌他 而是忽然觉得累了。累的是 每一次我们以为看到了改变,最后却发现不过是换了个方式重复老路。我们期待一个人能不一样 结果他拼尽全力,也只是成了另一种“正常”。
但也有人开始讨论了。有人问:“如果是个女导演对男选手这样做 会这么轻易被原谅吗?”有人翻出过去综艺里的类似场景 一条条列出来 原来这种“亲近” 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原来我们一直容忍的,根本不是某一个人的失误,而是一整套默认的潜规则。**
现在我路过三里屯,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
路灯下那个蹲着的身影 不只是车澈 也是很多人的缩影——在角色和真实之间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他或许真的只是喝多了,可酒精从不制造问题 它只是揭开盖子,让原本就在的东西浮上来。。
这不是谁人设崩塌的故事,而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所有人默许过的那些“没关系”“都是朋友”“别太较真”。可有些事就是因为一次次“不较真”,才变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来源:沫禹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