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这一辈子,就像一本书,翻到六十岁以后,算是读过了大半篇章。年轻时争强好胜,中年时奔波劳碌,到了晚年,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真谛。这真谛里,很重要的一味,就是“人情世故”。尤其参加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这既是维系感情的纽带,也是考验我们智慧和情商的“考场”。
人过六十,参加红白喜事,这6条“人情世故”得拎清,别晚节不保
人这一辈子,就像一本书,翻到六十岁以后,算是读过了大半篇章。年轻时争强好胜,中年时奔波劳碌,到了晚年,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真谛。这真谛里,很重要的一味,就是“人情世故”。尤其参加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这既是维系感情的纽带,也是考验我们智慧和情商的“考场”。处理得好,情谊更浓;处理不好,几十年的交情可能就毁于一旦。
咱们老年人,经历得多,看得也透,但有些老规矩、新讲究,还真得时不时在心里过一遍,免得自己觉得委屈,还让旁人看了笑话。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晚年参加红白事,哪几条“红线”不能碰。
第一,身体是本钱,别硬撑,但“礼得到”
咱们这把年纪,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器,零件难免磨损。今天腰酸,明天背痛,都是常事。要是赶上亲戚家有红白事,千万别觉得“不去不给面子”,就拖着病体硬撑着去。
你想啊,红白喜事人多嘴杂,空气不好,你这一去,万一累着了、病加重了,主家心里能好受吗?他们得分心来照顾你,反而给人家添了乱。这叫“好心办坏事”。再说了,你自己病恹恹的,坐在那儿也难受,脸上也笑不出来,主家看了,还以为你对他们有意见呢,多不值当!
那怎么办?人可以不到,但礼数绝对不能少。提前打个电话,跟主家好好说说自己的情况,表达一下歉意和祝福。然后呢,把红包或者礼物托个信得过的亲戚朋友带过去,或者现在方便,直接用手机转账也行,再附上一句真诚的祝福语。这样既表达了心意,又没给主家添麻烦,人家只会念你的好,觉得你懂事、体贴。
第二,随礼是情分,别惦记“回本”
年轻的时候,大家你来我往,今天你随我五百,明天我随你八百,心里都有本账。但到了咱们这个岁数,就得把这本账给“烧了”。为什么?因为咱们已经过了需要“回本”的阶段了。
你想想,咱们随礼的对象,大多是自己的晚辈。他们结婚、生子,咱们当长辈的,送上一份礼金,那是祝福,是疼爱,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欣慰。这钱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别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收回来。要是总在心里盘算:“我上次给了他一千,下次我家有事,他得还我多少。”那这份祝福就变味了,成了交易,亲情友情也就淡了。
真正的感情,是能用钱算得清的吗?算来算去,最后算没了自己的好心情,也伤了和气,多傻啊!晚年图个啥?不就图个心安理得,图个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嘛。把随礼当成一种纯粹的祝福,你会发现,心里敞亮多了。
第三,少当“军师”,多当“看客”
咱们老年人,最大的“资本”就是经验丰富。看什么都觉得“我当年比你懂”,总想指点江山,给人家出谋划策。但在红白喜事这种场合,这个习惯可得改改。
人家办喜事,有自己的流程和想法,你非要说“我们那时候,彩礼是这么给的,酒席是这么摆的”,这不是扫兴吗?人家办丧事,悲痛万分,你非要去指导“这个仪式不对,那个规矩不行”,这不是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记住,你是客人,不是总指挥。你的任务就是带着祝福或哀思去,安安静-静地当个“看客”。主家需要你帮忙,自然会开口。没开口,你就别瞎掺和。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是“热心肠”,但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多管闲事”,吃力不讨好,还惹一身骚。做个聪明的长辈,少说多看,适时赞美,才是最讨喜的。
第四,礼金多少,量力而行,别打肿脸充胖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各家有各家的难处。随礼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攀比。你听说隔壁老王随了八百,你就觉得我不能少于八百,甚至要随一千,不然没面子。
大可不必!面子是别人给的,里子才是自己的。你的经济状况,你自己最清楚。如果为了一个面子,掏空了自己的养老钱,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那才是真的丢了里子,也丢了晚节。
真正的亲戚朋友,在乎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红包的厚度。你量力而行,送上一份代表心意的礼金,人家只会感激你的真诚。反之,你打肿脸充胖子,事后自己心疼得睡不着,人家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活得累。所以,别被虚荣心绑架,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看场合说话,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说话是一门艺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这是最基本的修养。
参加婚礼,就多说些吉利话、祝福话,夸夸新人郎才女貌,祝他们早生贵子、白头偕老。千万别问人家“什么时候要孩子啊?”“房子买在哪啊?贷款压力大不大?”这些私事,也别提什么“离婚”、“生病”之类的晦气话。
参加丧事,就更要注意了。要庄重肃穆,穿着素净,说话轻声细语。见到家属,一句“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就足够了。千万别拉着人家问“他得的是什么病啊?”“怎么没早点治啊?”,更不能在丧事场合谈笑风生,好像来参加聚会一样。这不仅是没礼貌,更是没教养。
第六,管住嘴,不传是非,做个“糊涂”的明白人
红白喜事,就是个“小社会”,三姑六婆聚在一起,最容易滋生各种八卦和是非。咱们老年人,耳朵根子不能软,更不能成为是非的“传声筒”。
听到什么小道消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别去添油加醋,别去四处传播。比如,谁家随的礼少了,谁家儿子儿媳闹矛盾了,这些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闹得不可开交,伤了大家的和气,你难道能落着好?
人到晚年,活得“糊涂”一点,其实是最大的明白。不议论别人,不掺和是非,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记住,守口如瓶,是给自己积福,也是给子孙积德。
总而言之,人过六十,参加红白喜事,图的就是一份情,一份心安。把这六条“人情世故”拎清了,你就能在各种场合都游刃有余,既保全了自己的体面,也温暖了别人的心,让晚年的生活更加舒心、惬意。
来源:平安是福张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