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致第十二批归国的志愿军英烈文/白丁墨客仁川的风,裹着七十年的咸涩掠过棺椁上未褪的硝烟色当运-20的舷梯叩响跑道那些年轻的名字,终于要穿过云层回到熟悉的山河机舱里的擦拭,比春风更轻军礼的棱角,却比钢枪更硬广播声响彻长空时汉江的浪与鸭绿江的涛在北纬三十七度握手
——致第十二批归国的志愿军英烈
文/白丁墨客
仁川的风,裹着七十年的咸涩
掠过棺椁上未褪的硝烟色
当运-20的舷梯叩响跑道
那些年轻的名字,终于要穿过云层
回到熟悉的山河
机舱里的擦拭,比春风更轻
军礼的棱角,却比钢枪更硬
广播声响彻长空时
汉江的浪与鸭绿江的涛
在北纬三十七度握手言和
五机编队划破天际
"跨江50"的呼号里
藏着1950年的冰棱
"凯旋"四机展开翅膀
把75年的等待,织成护佑的屏
歼-20的航迹掠过稻田
像极了当年战士匍匐的身影
塔台的声音带着哽咽
"今我盛世,告慰英灵"
这八个字,是用高铁的钢轨
摩天楼的钢筋,还有
课本里的和平,细细铸成
运-20的回应撞向云层
惊起一群白鸽,掠过烈士陵园的松柏
"过水门"的弧线,是天空的拥抱
把异乡的尘土,轻轻洗去
礼兵的步伐,每分钟八十步
不多,不少
刚好踩准《义勇军进行曲》的节拍
他们肩头的配重,比棺椁重十斤
那是要把七十年的思念,一并扛起
老战士颤抖的手,抚过棺木
仿佛触到1953年的春天
战壕里分过的半截香烟
雪地里互相焐过的脚
还有,未说出口的
"等我回来"
三千五百面红旗在风中展开
从青年大街到烈士陵园
每一面都在讲述
当年他们没能看见的
万家灯火
那些在长津湖冻成冰雕的姿势
此刻正化作街道旁的银杏
在秋阳里,把金黄铺成地毯
去时是少年,带着母亲缝的鞋垫
归时是忠魂,裹着祖国的绸缎
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的
不是皱纹,是勋章的纹理
那些留在异乡的弹片
早已长成朝鲜半岛的金达莱
每年春天,都朝着北方盛开
安葬仪式的军号将要响起
请允许我们把鲜花
放在每一座无名墓碑前
告诉他们:
鸭绿江边的木棉花又开了
上甘岭的坑道里,如今长满了向日葵
孩子们课本里的英雄
正带着他们的故事,走向更远的未来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纪念碑
那些年轻的灵魂,终于可以
在熟悉的乡音里安睡
听风吹过稻田,像母亲的絮语
看星子缀满夜空,如当年他们
在阵地上,悄悄点亮的
想家的灯
归航的路,走了七十年
每一步,都踩着我们
从未忘却的惦念
而那些未归的名字
请放心,我们会继续等
等春风再一次掠过半岛
等所有的忠魂,都能
沿着五星指引的方向
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
来源:白丁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