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晚,中超第24轮一场强强对话在上海申花与山东泰山之间展开。最终比赛结果固然引人关注,但真正将这场比赛推向舆论漩涡的,却是主裁判麦麦提江的几次关键判罚。从赛前就不被泰山球迷看好的这位新疆籍裁判,果然再度成为赛场焦点。
9月12日晚,中超第24轮一场强强对话在上海申花与山东泰山之间展开。最终比赛结果固然引人关注,但真正将这场比赛推向舆论漩涡的,却是主裁判麦麦提江的几次关键判罚。从赛前就不被泰山球迷看好的这位新疆籍裁判,果然再度成为赛场焦点。
比赛刚进行到第4分钟,场上就出现第一次重大争议。刘洋在边路起球传中,皮球飞行轨迹中明显碰到申花防守球员马纳法张开的手臂。通过直播镜头回放可以清晰看到,马纳法在禁区内的这个防守动作,确实扩大了防守面积。泰山球员第一时间举手示意手球犯规,视频助理裁判(VAR)也随即介入。令人意外的是,主裁判麦麦提江在沟通后坚持不亲自观看回放,并认定不存在手球犯规。解说嘉宾在反复观看慢镜头后也表示:“这个球确实有争议,马纳法的手臂位置并不自然。”
如果说第一次争议还存在解读空间,那么第19分钟的第二次判罚则更令人费解。申花队获得角球机会,在禁区内争抢位置时,申花球员李可与泰山门将王大雷发生明显身体接触。从多个角度的回放来看,李可确实在王大雷出击过程中有推搡动作,导致后者失去重心。随后申花队员完成攻门得分。面对泰山球员的激烈抗议,麦麦提江依然坚持进球有效,甚至未寻求VAR协助。
这两个关键判罚直接影响了比赛走势,也让麦麦提江的执法水平再次受到质疑。值得关注的是,据数据显示,在麦麦提江执法泰山队与中超强队的比赛中,泰山队至今未尝胜绩。这样的数据巧合,加上本场比赛的争议判罚,难免让球迷产生联想。
裁判在场上的权威固然需要维护,但VAR技术的引入初衷正是为了减少明显错漏判。当主裁判连续拒绝使用VAR这一辅助工具时,不仅可能影响单场比赛的公平性,更可能对联赛的公信力造成损害。
中超联赛正处于复苏阶段,每一场焦点之战的公平公正都至关重要。球迷希望看到的是球员技艺的比拼,而非裁判成为赛场主角。麦麦提江本场的执法表现,无疑又为中超裁判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无论如何,比赛结果已无法更改。但对于志在争冠的山东泰山而言,这场比赛的失利或许不仅仅体现在积分上。中国足协是否需要就此类争议判罚建立更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这已经成为比单场比赛胜负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足球比赛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应该来自球员的发挥,而非裁判的判罚。当球迷开始根据主裁判是谁来预测比赛结果时,这无疑是对足球运动本身最大的伤害。希望接下来的中超联赛,焦点能够重回足球本身,让球员和教练成为比赛的唯一主角。
来源:爱足球的妹妹